这3种“中国式教育”容易养出自卑的娃家长哪怕中一个也要改
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自信开朗,在人群中永远是最闪耀的那一个。那么想要做到这些,就要避开“中国式教育”的三个大坑:
“别人家的孩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最大的童年杀手了,我想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这次考试怎么考的,你看***考的,怎么差这么多”“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谁谁家的孩子教一遍都会了”类似这样的话,其实是父母在给孩子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没有人喜欢被比较,谁都不希望自己活在别人的影子下面。
情绪管控孩子,是家长的“杀手锏”很多父母喜欢用大发脾气的方式,来试图控制孩子,从而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其实这是非常极端的一种方式。情绪是会传染的,当父母不用解决问题的态度沟通时,孩子同样会用很激进的情绪来回应你,这样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家里的战争一触即发。
随着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边还要兼顾孩子的成长教育,两边兼顾,实难两全,所以就有很多家庭,选择父母外出双双打工,或者一方父母出去工作赚钱。这就造成了家庭角色的缺失。当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父母却不在身边,或者只有爸爸或者妈妈在身边,这种角色的缺失,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安全感的缺乏。
前天坐地铁时,站在我边上的是一位妈妈和他儿子,儿子目测大概6岁左右,胖呼呼地很是可爱,扶着妈妈的腿,然后抬头问了妈妈句“妈妈,我今天表现好吗?”妈妈低下头看了看孩子说句“好,今天表现不错”接下来儿子的话,震的我差点眼镜都掉下来了“那今天可以不挨打了吗”“今天表现不错,不打你了,如哪天表现不好,我照样揍你”那位妈妈傲慢地说道。孩子心满意地嘿嘿笑了起来。
看到这些真的挺心疼那位宝宝的,妈妈那种颐指气使的神气好像在向别人宣告:看吧,孩子被我训得有多乖。线岁之前,孩子唯一的安全感只来源与一个地方,就是父母,我们有责任来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氛围,就像故中的妈妈,在公共场合没有尊重孩子,不维护孩子的自尊,而孩子呢,说话的语气,好像是在讨好,不像正常的亲昵的交流。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加容易自卑,形成讨好型人格没有主见。
首先家长要先对这个无条件的爱,搞清楚,无条件的爱不代表没有边界,不代表不可以批评。当孩子做错事情之后,先不要急于指责,先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所以当你做错了事情之后,我们给你指出来,希望你稍加改正,努力以后不再犯。
批评之后,给孩子说,之所以批评你,是因为爸爸妈妈爱你,希望你越来越好。让孩子充分明白,其实批评只是想让他们更加优秀进步。而不是仅仅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一个家庭最高级的教养就是给孩子温柔有边界的爱。
有些孩子胆子很小,通常遇到陌生人不敢打招呼,难以和其他小朋友融入,容易被集体孤立。如果父母想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就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比如,跳绳,拔河踢球这样多人参与的活动,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摆脱“传统式中国教育”,让我们父母从今天起,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明灯,做孩子身心劳累时停靠的港口,给他无尽温柔的爱,用我们的爱来守护孩子的成长吧。
- 标签:什么是中国式教育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