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教育

学百年党史 · 讲百个故事 鲁迅与他的美育思想

学百年党史 · 讲百个故事 鲁迅与他的美育思想

  鲁迅先生入过私塾,又进过“洋学堂”;读过“四书五经”,也学过“西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大量地学习了西方文明,深感全面改造中国旧教育的迫切性。他曾与著名的党人陶成章等联名给家乡人民写了一封公开信,强烈呼吁家乡人民冲破障碍,出国留学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认为,要国家强盛,首先要培育人才。

  他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主张开发民智,唤醒民众,改造国民性,一靠教育,二靠文艺。这也是当年他毅然弃医从文、“治文学和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1912年3月应蔡元培之邀,鲁迅先生出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直至1926年8月,鲁迅在政府教育部工作了12年。著名学者/作家曹聚仁先生在其学术力作《鲁迅评传》中所言:“他在教育部的工作外人知道的很少,只有他的知友许寿裳(chang)提到他的‘提倡美育’……”。在鲁迅的教育思想中,美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积极响应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教育号召,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特禀的美术天赋的鲁迅,在1912年6月举办了全国美术讲习会。这次讲习会,鲁迅不仅积极筹备会务,还亲自主讲了《美术略论》。1912年的9月份,鲁迅又着手筹备举办了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这次展览会也充分体现了鲁迅提出的美育思想:“儿童艺术展览会之设,意在汇集儿童制作,藉觇其心意之趋向,智力发展之程度,以资比较而图改良”。当年11岁的刘海粟创作了一幅《螃蟹》参展,并被刊登在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目录封面上。这次展览会让包括刘海粟在内的对美术有天赋与热爱的少年,由此走上了美术之路。

  “五四”运动前后,鲁迅配合他的创作实践,提出美术家应该 “是能引路的先觉”。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委托鲁迅设计北大校徽,他在给先生的信中写道:“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多复杂,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成为中国校徽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并沿用至今。

  鲁迅还被称为中国第一代书刊设计人,是中国现代书刊装帧设计的先驱。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个个典雅蕴藉,同时又极有时代感。她的很多书封面设计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以达“于无声处听惊雷”。字美、图精、加上朴素的底色,成就了经典之作《呐喊》和《引玉集》。《引玉集》为精装本,专门送到日本印刷,苏联版画家们的姓名字母被分为八行横排,置入中式版刻风格的“乌丝栏”中,与左边竖写的“引玉集”三个大字相映成趣。

  由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是鲁迅美术思想形成的根源基础。其主旨是:肯定美术的社会功利作用,强调美术与社会、时代、国民之间紧密的联系,把美术作为与一切黑暗、落后、腐朽的势力作斗争的武器,从而改变国民的精神。为了纪念鲁迅为抗日做出的杰出贡献,发扬鲁迅精神,1938年由周恩来等亲自倡导,在延安创建了鲁迅艺术学院, 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鲁迅教育思想概论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