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教育

青少年全面成长教育的“三三四”理念(3)

青少年全面成长教育的“三三四”理念(3)

  我国现在的青少年教育主要有一个平台,那就是学校;主要有一种教育形态,那就是学科教育形态。这注定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存在重大缺失和弊端。我认为,青少年的全面成长教育,应该是“四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学科教育也就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让孩子学会学习、喜欢学习、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持续学习,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学科教育不能也不应成为青少年教育的全部,但是中国在青少年学科教育方面,一是做过了头,几乎占用了全部的教育时间和空间;二是做偏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做题、应试,而非培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思维。

  德性教育、品行教育、伦理教育、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是家庭,最核心的教育形态是家庭教育。过去,中国是最讲家庭教育的国家,重视家规和家教,重视礼貌和礼仪,重视道德和规矩。但是,在一个家庭只有一孩的家庭格局形成之后,“小皇帝”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传统的伦理秩序、传统的家规家教等彻底被打破、被颠覆,家庭教育成为青少年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领域。但是,家庭教育领域和家庭教育形态是不可被替代的。

  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社会诚信、社会安全、社会规则、社会秩序、社会意识等,都是认知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和遵循的法则。教育的第一个使命,就是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只有能够适应社会,将来才能面向未来。但是,我们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上没有做到让孩子们出了校门就能够适应社会,这是因为我们缺少社会教育形态的发育。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关门教育、隔离教育、封闭教育形态,没有社会教育形态的发育,没有习性教育的补充,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是不完整的。

  常言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接触自然、走向社会、融入世界,方能开化和开悟。很难想象温室里能够孕育出参天大树,封闭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伟大的精英。现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连接未来,全球格局,个体关注,学习习惯”为理念的“自由学校”和“沉浸式全球化体验”教育,已迅速兴起,并汇聚成一股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潮流。在德国,许多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孩子长时间在外参加徒步旅行活动,组建团队,离开家长的呵护,背起行囊徒步于山林、河涧,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克服各种困难,一起应对挑战。在这种体验之中,感知知识,感悟人生,开化思维,锤炼体魄和意志。自然教育和体验教育在西方早已全面普及,但是在我国却处于刚刚起步的萌芽状态,这是中国青少年成长教育急需弥补的“短板”。

  很显然,当我们从关键人、关键要素、教育形态三个层面整体性思考青少年成长教育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青少年成长教育,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体系建设等这些最核心、最关键的层面出现了问题。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在教育的理念上进行改变,要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体系进行顶层设计,要对“四种教育形态”进行系统设计和加减乘除,要配套各种资源、政策和社会力量加以持续性地推动。青少年的全面成长教育抓好了,中国的未来就有了更大的希望。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的主要形态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