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教育

“名讲堂”东坡文化季即将收官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详解东坡的治国理念

“名讲堂”东坡文化季即将收官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详解东坡的治国理念

  历史上,苏轼在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经济、教育、军事、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均有重大建树。作为一位“文化巨人”,他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广泛深远。人们将苏轼创造的文化世界称为“苏海”。

  苏轼千古流传的诗词名篇光照古今,他在几经沉浮的仕途中炼就的豁达乐观也影响着世人。或许,正是因为东坡的文学成就与生活哲学太过迷人,我们也时而会忽略,他作为一个家显露出的惊人才干,以及卓绝的治国理念。

  3月17日,“名讲堂”东坡文化季迎来最后一场讲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将做客大讲堂,以《苏轼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为题,详解苏轼沉沉浮浮的生涯中,始终坚守不变的治国思想。

  周裕锴是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同时,他还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苏轼研究学会会长、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其主要著作有《宋代诗学通论》《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石门文字禅校注》等,他也是《苏轼全集校注》三位主编之一。

  本场讲座,周裕锴将主要围绕六个方面讲解苏轼的治国理念:一是在主张上提倡温和的改革;二是在执政理念上体现出仁爱的精神;三是做官原则坚持“从道不从君”;四是在廉政精神上坚持“以不贪为宝”;五是在教育理念上提倡兼容并包;六是有科学治理和实干的精神。

  在苏轼的政坛生涯前期,神宗当政,起用较为激进的王安石变法,在社会经济结构上进行彻底的变革。周裕锴认为,苏轼与王安石最大的不同,在于王安石是要剧变,苏轼则主张渐变,苏轼提出的“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的治理主张,在根源上是不想惊扰人民,坚持温和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在苏轼最早名扬京师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中,年仅20来岁的苏轼就已开始反复论证“罪疑惟轻”。周裕锴认为,从伦理学方面来看,这与现代法律中“疑罪从无”有相通之处,不以杀戮惩戒为刑罚的目的。苏轼赞扬推崇的“忠厚之至”,包含着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在做官的自我修养上,苏轼也坚持“从道不从君”。“他出仕做官、兼济天下的原则是不能屈服于君王个人的权势,而是尊崇一种道义的原则。什么叫做道义?要看君王的行为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否有益处。”周裕锴说道。

  除此以外,“以廉为本”的信念也贯穿了苏轼的一生,他一直将《左传》中记载的子罕“以不贪为宝”的故事作为人生信仰。苏轼搞教育,坚持兼容并包,他反对儒家和佛家之间互相斗争,也反对佛教内部宗派之间相互攻击。对于学生的教育更是如此,他尊重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个性。坚持科学治理的实干精神也是苏轼留给我们当代的财富之一。他在杭州治理西湖,绝不是脑门一拍就胡乱开干,而是真正进行了大量调研,将自己变成了水利专家。

  “苏海”浩瀚,苏轼值得我们探索和挖掘的领域非常多。他的治国理念集中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民本思想,一些记载于史料中的故事甚至催人泪下。欲了解更多详情,敬请关注3月17日封面新闻APP线上直播间,一起聆听周裕锴教授带来的《苏轼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本场活动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是名讲堂“东坡文化季”的收官之讲。“名讲堂”定位为普及性、大众、浸入式的知识讲坛,力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承活动品牌,探索构建符合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承体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关于教育的优美诗句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