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古人驾车要考“驾照”吗,古代又有哪些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泉州米兰春天

近日有关于泉州米兰春天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泉州米兰春天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泉州米兰春天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泉州米兰春天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泉州米兰春天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历史大学堂 出品

文:陈纳

编辑:莉莉丝

考驾照是现代人的噩梦之一,当拿到驾驶证的那一刻,甚至有超过了考上大学的喜悦。古人驾驶的“车”是牲力驱动的车,但是驾驶在任何时代都是一项事关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大事,古代的司机是怎么上岗的呢?他们在交通中又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呢?

上图_ 商代战车的结构图

上图_ 商代战车的平铺结构图

一、车的起源

车的起源很早,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轩辕氏,齐思和在《古史辨》中汇总黄帝时代的发明时,因轩、辕两字都与车有关,就将发明车子的贡献归于轩辕氏。不过传说时代缺乏考古学证据,说服力有限。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发掘收获完整的马车实物遗迹最早见于殷墟文化,同时甲骨文中有大量与车有关的文字,说明商周时期马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相当普遍。

商周时期的马车已经相当成熟,从侧面证明在此之前一定出现过车的雏形,历朝历代在探讨最早的造车人时有多种说法,战国的文献《世本·作篇》中提出“奚仲作车”,并有同时代多种典籍为旁证,普遍认同奚仲应为夏禹时人。此外还有夏禹、皇帝、伏羲造车的说法,更像是人们将功绩集中于时代领袖的身上,有“圣人造物”观的成分在。

上图_ 古代大量与车有关的文字

在西周时期,车还是相当稀罕,马车往往作为奢侈品随葬于王公贵族的高等级墓葬中,彰显着身份与地位。此时车辆制作困难, 马车多用于行军打仗,作为战争的“必杀技”。驾车主要指的是驾驶战车进行进攻、防御,合作完成排兵布阵,因此驾车一定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考核,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形成固定的驾照考核制度。

西周的战车由车辕、车厢、车轮组成,车前还有供士兵站立、瞭望敌情的车轼,即《曹刿论战》中“登轼而望之”。

上图_ 西周战车复原图

二、马车与“御人”

到了封建社会初期,车不再仅仅用于战争,而是演变为重要的社会生活工具。《周礼》中有六艺的说法,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驾车是古代男子的必备技能之一,驾车的人被称为“御人”。

春秋时代有专门“五御(驭)”作为考核驾车技术的标准,即 “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上图_ 古代马车的鸣、鸾

“鸣、鸾”是装饰在车厢和车辕上的铃铛,在驾驶时只有保证稳定、匀速,铃铛发出“乐音”才能证明技艺高超,如果铃音节奏混乱、嘈杂,则说明御人不合格。

“水曲”是弯折的水流,沿着河道的弯曲程度驾驶要兼顾灵活与稳定,相当于S弯道的考核。

“过君表”要求安全通过放置障碍物的门道,车头与障碍物仅隔五寸,考验御人的估算、预判能力与准确驾驶。

“交衢”相当于交叉路口,“舞”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一项考核的难度,类似于练车时跑圈,驾驶车辆长距离行驶并控制拐弯。

“逐禽左”是在赶车的同时追赶禽兽,考察驾车射杀的能力,从而训练“御人”作为战士的后备力量,供紧缺战车驾驶员时调配。

上图_ 孔子出行所乘坐的牛车

春秋时期的驾照考核还是十分有难度的,每一项都能对应到今天的驾照考试,而且还有更复杂的项目,对御人的技术与胆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列子》中造父达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本来驱驾六匹马就很不容易,造父还能使二十四只马蹄错落有节。

秦汉以后,在战场上马车被更为灵活的骑兵所取代,而马匹昂贵,驾驭马车逐渐作为贵族们的体育运动,他们讲究良驹的颜色和品种,并建造华丽的车厢,进行紧张刺激的比赛。 两汉魏晋期间,文人墨客则流行驾车出游,车厢中装备美食、美酒,像是房车自驾游的先祖。

上图_ 东汉君车出行图

马车退出历史舞台后,牛车、驴车成本低且运行平稳,在民间使用更为广泛,隋唐之后已经难见马车。

秦朝《除吏律》中明令规定,如果御人四次驾考没有合格,就会被失去考试资格,并且还要罚做四年徭役。唐代出现了真正意义的“驾照”,《唐律》要求驾驶员持证上岗,驴车载人、载货量较少驾驶要求略低一些,牛车则相当于重型车了。

上图_ 秦朝的战车

三、古代的交通规则

得到驾照的御人,在上路行驶时也要遵守严格的“交通法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交通规则概念的国家之一,历朝历代的法律中都有详细的交通规则。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据《考工记》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三门是王城外的三个门,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车辆从中间的门行驶。这是我国交通史上有关道路分流最早记载,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安全意识。

还有专人充当交警,在城内街道上游走呼叫,维持行人交通秩序。唐朝刘所著《隋唐嘉话》中,提到了“城门入由左,出由右”,这一规定由初唐中书令马周倡导,表明已经上升到了规范行走来去有别的高度。不过来去分流主要是施行于进出城的身份盘查,为了方便守城将士提高检查效率、减少纰漏,在城内的道路上并未推广。

上图_ 李泌出山图中的牛车

控制驾驶速度是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条款,因此古代交通法规对超速行为也非常重视。唐朝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街道上已有川流不息之感, 《唐律》规定,任何人不能无故在街道中快速驾车,违反者将要接受荆条鞭打的处罚;造成人员伤亡还要交罚款。不过这一律令也包含着人文关怀,如果事出有因,如有公文传递、朝政急事、求医等正当理由则可得到原谅。

唐太宗还颁布了专门管理交通事务的文书《仪制令》,其中规定了礼让顺序 “凡行路街巷,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宋太宗年间,大理寺正上书要求将这一礼让规定在两京诸州要道处刻榜,作为“四避诀”公布给众人。

上图_ 唐代的马车摆件

四、结语

古代的驾驶考核并不容易,因为驾车的核心是驾驭牲畜、驱动车厢,牲畜具有多变性,比机器更难操控。驾驶畜力车上路也要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对其他车辆和行人负责,现代的一些交通法规都能在古代找到其渊源,说明古今人们都相当重视安全驾驶的问题。

无论在哪个时代,驾驶员都要谨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贵族体育运动“驭车”探究》 王保宏

【2】《中国古舆服论丛》 孙机

【3】《奚仲作车与中国马车的起源》 杜勇

【4】《论中国古代马车的渊源》 郑若葵

............................END............ ................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泉州米兰春天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