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金昌非遗】精华方寸间 咫尺匠心难——永昌手工地毯的前世今生

【金昌非遗】精华方寸间 咫尺匠心难——永昌手工地毯的前世今生

非遗是一种生活方式,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在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非遗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处处都有非遗的印记。

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

永昌手工地毯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艺品,主要分布在永昌县城关镇、焦家庄镇和水源镇。这里的匠人们依托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制作工艺,采用天然植物染色,民间手工工艺编织,制作出的地毯图案优美古朴、品质高雅、面如锦缎、花似浮雕,不仅实用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前世今生

早在民国时期永昌就有四家生产地毯的作坊,当时主要生产一些马褥子,产品质量低,没有销路。解放后,县上将这些小作坊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永昌国营地毯厂。

1974年,县手工业管理局在县针织厂筹建出口仿古地毯生产线,购买了织毯机梁、染色机、洗毯机、脱水机等设备,并派8人前往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地毯厂学习,并邀请右旗地毯厂专业技术人员到厂指导。

经过1年的努力,从染色、绘图、编制到后期的平毯、剪花、修整、洗毯,每一个流程都培养出了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自行创造出了“100道”高档纯羊毛地毯制作工艺,创作设计出的仿古、欧式地毯以及以敦煌壁画为主题的挂毯,得到了客户的赞誉和青睐,从此永昌地毯的品牌也蜚声中外。

说到永昌地毯,永昌县骊靬地毯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毛著栋,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角色。

毛著栋,一个土生土长的永昌人。1992年,他被招入永昌县地毯厂,从师傅那里学会了染线、配色、织毯、平毯、洗毯、绘图、剪花、整修等全套地毯编织技艺。一开始,毛著栋只是将编织地毯作为养家糊口的活计,慢慢地,他开始琢磨设计花型、图案。凭着对编织地毯的热情,毛著栋从一个普通的地毯工逐步成长为技能超群的“织毯匠”。2011年,永昌县地毯厂面临倒闭,毛著栋不忍心让这传统的手工技艺失传,便拿出全部积蓄接手了县地毯厂,留住了厂里的织毯工人。2013年,厂子效益渐渐有所好转,为了让地毯厂更好地发展,毛著栋注册成立了永昌县骊靬地毯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自己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地毯。

通过多年的努力,2013年“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8月,“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著栋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第一传承人。公司被授予文化集市生产基地、甘肃省陇原巧手示范基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称号,为永昌手工地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用兼艺术的永昌手工地毯

制造技艺

永昌手工地毯采用青藏高原特有的土种绵羊羊毛为原料,采用天然植物染色,在传统手工编织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剪花等装饰工艺手法,用梅、兰、竹、菊等上百种传统图案,配以各种边饰、奎心、珠边,使整块地毯显得富丽堂皇,高贵典雅。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世界各国,曾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名牌产品。

从一撮绒毛到一张地毯

纺纱、绘图、染色、挂线、编织、平洗、剪修

数十道手工制作工序

一丝一线皆匠心,巧手编制软黄金

手工的质感和温度,机器又怎么能懂?

纺纱

绘图

染色

挂线

编织

平毯

洗毯

剪花

别看一块块地毯不大,织毯工序极其繁杂,做成这样一块完整、美观、色泽艳丽的地毯,少则需要三到四个月。正是这些拥有手工地毯技艺的永昌人,通过他们这种吃苦耐劳、耐心细致,才使得永昌的传统织毯工艺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

创新发展

近年来,永昌县骊靬地毯有限责任公司以“创意、创新、创造”为引领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出富有当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产品。在保留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绘图、配色等工艺,并将金昌独有的“紫金花城·浪漫金昌”和“骊靬文化”以及丝绸之路地域特色主题引入手工地毯的制作中,制作出了许多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

2018年赠予金昌市博物馆传统手工地毯织毯机壹件(套),作品现已被金昌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永昌骊靬·纯手工羊毛地毯”——《古香古色的战车》获得国家专利,其产品辕迹分明,马首高昂,四踢奋进,有天马行空,流云彩飘的动感,古朴而厚重,疏密而透气,特色十分突出。

此外,永昌县骊靬地毯有限责任公司还积极“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广交会、文博会、旅游商品展销会、兰洽会、藏毯交易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敦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陇原巧手”展览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外展会等三十多次,并且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不断扩大销售渠道,使永昌手工地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永昌手工地毯非遗传承人毛著栋走进网红直播间

一块块精美绝伦的地毯是手工艺人血与汗的结晶,是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创新和凝练,毛著栋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不仅将这门技艺传承保护下来,更是通过他的创新,将普通的文化元素与艺术鉴赏、工艺美化升华为聚美感与艺术、收藏与传承相结合的历史精品。不懈的努力终究结出累累硕果,各种荣誉的获得体现出他的人生价值。

匠心之醇,织物之美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记忆

而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

看得见的器物

看不见的文化

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

……

图文:张金霞

编辑:郑欣

责编:刘翠梅 康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