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黄河对话|文化学者与旅游专家“壶口谈心”
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黄河对话“壶口谈心”中,有两位学者和专家在黄河壶口瀑布实时直播现场,一起聆听来自全国各地人们颂扬黄河之声,同时他们之间也开展了一场“壶口谈心”。现对王若冰和马耀峰现场谈话实录如下,供大家交流分享。
主持人:现在走进演播室的两位代表,一位是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耀峰老师;一位是著名文化学者、作家、诗人、《走进大秦岭》《渭河传》的作者王若冰老师。欢迎二位老师!
马老师,您作为旅游规划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前辈,对黄河流域应该说是非常熟悉了。从古到今,大家看到黄河都有不同的见解,李白看到黄河留下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看到黄河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您作为对于黄河流域如此熟悉的学者、专家,对黄河流域的旅游,有什么可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的呢?
第一个看法,黄河是中国的“圣河”。因为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把它叫做圣河。中国人都应该感谢它、崇敬它、崇拜它,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有利的、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看法,国家推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高质量发展非常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要提升的地方,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文化的保护,第二个是文化的传承,第三个是文化的弘扬。这三个问题的逻辑关系是:保护是基础、是红线,我们首先要把它保护好,这是静态的;传承是动态的,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动态的传承;弘扬是目的,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所以说,我们既要重视保护,又要重视弘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共识,最高目标是弘扬黄河文化。这是我们在做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时候,要搞清的三个逻辑关系。
第三个看法,要挖掘黄河的文明。对于文明和文化,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比如文化就有几百种概念。什么叫文化?就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有先进文化、有落后文化、有腐朽文化。文明是什么?国外对文明的理解和我们国内对文明的理解不太一样,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文明是一个褒义词。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所以我们在弘扬黄河流域先进文明的时候,要注意它的物质文化,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等。非物质文明也有很多,比如:大一统的民族认同精神,我们在这方面要下一些功夫;汉唐也有一些在当时比较先进的东西都应该把它做好。
主持人:王老师,您作为立志为山河写传的著名作家,您心目当中的黄河和黄河文化又是什么样的?给我们大家来分享一下。
王若冰: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壶口接近黄河。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条自己的黄河。我与黄河神交这么多年,我心目中的黄河主要有这么三点:第一,黄河就像一条奔腾的巨龙。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内外华人都熟悉的一首侯德健作词的歌叫《龙的传人》里面唱道:“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实际上表达了一种中华民族与黄河文化相互呼应的形态。黄河奔流五千多公里,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造就了中国的秀丽山川。第二,黄河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提起黄河,都认为它是的。我前两年写过一篇散文《黄河的颜色》,主要讲了这么多年来,我行走黄河两岸、黄河上下,对黄河形态的认识。我们在陕西、内蒙古、宁夏一带看到的黄河是的,但在兰州看到的黄河是很清的;在它的源头,“天下黄河贵德清”,更是不一样的。从精神层面来说,我觉得黄河奔腾不息的气势气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情感和精神的向往。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根脉所在;二是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形成地。中华民族的华族和夏族,就是在黄河的干流以及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形成的;更重要的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中国的农耕文明持续了两千多年,它的起源地,在北方来说,就是在黄河大量的泥沙冲击而成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和黄土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上发展形成的。
主持人:今天我代表很多网友们向二位老师提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怎么样来实现黄河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如何让黄河文化旅游能够更好地实现大众分享?
王若冰:从历史上看,黄河作为一种旅游形态出现由来已久。李白、王之焕等诗人的诗,尽管不是用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方式诞生的,但是他们的作品描绘的黄河的气势、黄河沿岸的自然风光,参与了中国北方几个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沿途的自然风光,同时穿越了中国从古到今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文化上的丰富多彩是现在黄河旅游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关于黄河旅游,黄河沿岸这些年持续做了不少努力,而且打造了不少非常有影响力的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和品牌。在新时代,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沿岸各省市要做好继承和发展,各有各的产品、各有各的特色,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马耀峰:旅游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往往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黄河旅游业的发展,从东部向西部是一个递减的态势。我们发现客流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也就是陇海线、欧亚桥一条线路来走,东西向的客流比较强,南北向的客流相对弱一些。而东西向的客流,北部的就弱一些。但是随着高速公路,包括高铁的建成,北部的交通通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客流仍然不强,所以需要沿黄省份进行大联动、大合作,实现客流互送,能够使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客流协调发展。
建议陕西锻造品牌“中华圣地•文化陕西”的形象口号或者形象定位,陕西可以叫“中华圣地”的原因是,圣地在延安,这是没问题的;关中是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的圣地;秦岭是圣山,黄河是圣水。所以,把陕西按照“中华圣地•文化陕西”去定位、去宣扬、去打造成文化旅游品牌,非常重要。
主持人:大概总结一下,就是我们既要互通有无,共谋发展,为黄河文化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要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有自己宣导的主题思想,做到融汇贯通才能够更好地、更大地发挥黄河文化旅游的主题思想。
非常感谢二位老师的分享,谢谢二位老师能够走进我们2022中国黄河对话现场畅谈心声和建言。希望二位老师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黄河文化旅游,为黄河流域以及陕西文化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 标签:中华民族文化网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2022中国黄河对话|文化学者与旅游专家“壶口谈心”
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黄河对话“壶口谈心”中,有两位学者和专家在黄河壶口瀑布实时直播现场,一起聆听来自全国各地人们颂扬黄河…
- 昆明西山:以山水为媒以文化为韵 在滇池沿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感受文字之美
- 刘翠霞:汉字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 汉仪股份规范使用汉字 横平竖直皆中华风骨
- 5月旅游去桂林(去桂林4天旅游)
- 广西旅游攻略必去景点桂林(广西海边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 桂林自驾旅游自由行攻略三天(桂林及周边旅游自由行攻略)
- 菜鸟招聘高级组织文化专员熟悉欧美、东南亚文化含英文翻译校对工作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养分
-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讲师团首次用英语为外籍员工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