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简史
都说我们是中国人,究竟什么是中国?什么叫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基本上每个朝代都不同。一直以来,无数的学者都在研究怎么定义中国。后来,形成的比较普遍的共识认为,中国是一个概念,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不是一个物理实体或者一个区域、一群人的称呼。
决定中国的是中国的文化。是文化力框定了中国,概念了中国,定性了中国。中国的发展,中国概念的变化,都是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
中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渐形成的观念和共同体,并不是自古就有的或者是固定的一个区域概念或种族概念之类的东西。中国形成的过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文化是概念,约束着中国这个载体,也依靠载体进行传承。文化在约束过程中,也推动着中国的形成和发展。没有文化,就没有中国;没有中国也没有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是广告内容和广告牌之间的关系一样,内容确定广告牌的样式,内容变了,广告牌的款式也跟着变。但如果没有广告牌,内容也等于没有了;没有内容,一个牌子也是没有意义,是不可能存在的。
商周时期是贵族文化,相对应的社会是部落农耕文明,是一种原始的文化形态和简单的社会结构。那时中国的概念还没有出现,大家最大的是族群概念。比如所谓的周朝,就是因为周族人带领800个部落,战胜了殷商族人而取得了中原地区的统治权后,周人抢夺了商人的肥沃地盘,这个时期被称为周朝,而不是被称为中国。那时的文化还没有形成,一切都处于混沌状态,处于萌芽前期,所以,国家也只是萌芽时期。中国大地上、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只是散落着大小不同的城市和部落;严格来说只是联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文化的种子来自于周人为了维持联盟秩序而制定的一些社会规则,包括天命说、天下观、长子继承制等,这些理念直到现在还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影响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周人的理念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儒家文化,就没有后来的帝制中国,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有人说一切源于《左传》,从这个角度看,一切源于周礼。
从儒、道家经典上看,他们基本都是将古代商周时期的传说、文献、歌谣、民俗、社会规则、名人作风、规则、礼仪、习惯、制度等内容,进行整理、编辑、完善而成为一家之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而已。就像今天无数的专家解读论语一样,每一个人解读出来的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只是区别大小而已。
商周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中华文化开始发展的初期。因为诸侯的发展和竞争,不同的诸侯有了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强劲需求。在需求的刺激下,加上技术的进步,如文字的完善,竹简的使用,开始使思想有了记录、发展、传承的技术基础。中国文化有了雏形和发展的迹象,千年文化的种子已经种下。
从战国时期开始,有了比较清晰的文化定义后,中国的定义也就开始体现。开始确定了当时所谓中国的格局和范围,秦、楚、吴、越等就不是中国。这些地方的文化是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也正是因为中原地区有了文化的吸引力,这些国家才不断想融入中原文化圈,成为中国人,正确来说应该是文明的中原人。这就是文化原始力开始推动社会的发展,向着一个中心靠拢,文化开始产生向心力。
随着诸侯国的发展,人口增加,资源需求变大,各种竞争开始加剧。随着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不断加快。这种变化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各种思想和文化有了可以兜售的市场,也有了文化可以传播、教育、鼓动,以及影响诸侯国运作的社会基础。各种不同诸侯的需求,刺激了各种思想和想象力的大爆发,百家争鸣得以形成。说的不好听,百家争鸣其实就是一班子落魄贵族,因为生活贫穷又不愿意劳动,所以老是想着有什么想法、方法、思维工具等可以兜售给诸侯,换点体面的收入。
所以这个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各诸侯国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个时期文化的多元化,同样也在加快众多诸侯国发展出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可以说是因为文化的多元化,社会从周朝的联盟状态下被推进了春秋战国的状态。文化的、多元,导致国家的和多元化。
文化多样性带来的社会凝聚力的丧失,对统治是极其不利的,是的根源,这是秦始皇最早开始意识的。所以,秦汉期间,统治者有意识的根据和社会需要,对文化进行了筛选,最终在一系列的竞争后,儒家胜出,成为最符合社会和统治者要求的文化;
因为文字、儒家文化、思想、竹简书等,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一种昂贵的、高成本的知识;普通人并没有多少机会学习和掌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文化垄断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的豪族也开始形成,垄断文化的也正是这些人。这种垄断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到了西汉末年文化力衰减,失去活力,无法为此社会政策运作提供方向和解决方案。于是有了王莽的复兴古典儒家精神的历史闹剧,但脱离实际的实验完全失败。虽然后来有东汉的统一,但文化活力和生命力还是没有恢复。文化垄断的伤害力是极大的,刘秀的统一,完全是靠联合豪族势力。这个时候虽然文化上有一定的发展,比如出现所谓“郑学”等儒家新理论,但本质上是刘秀代表的保守派打败了王莽带领的改革派,在原有的文化上,延续了两百年。但,没有发展的文化始终是无法维持长久的,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从此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文化沉沦四百年。
在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期间,衣冠南渡,中华文化竟然在江南地区再次焕发了生命力,通过经过几百年来对佛教、草原等外来文化吸收融合,中华文化再次以包容、开放、创新的姿态,焕发生机,从而造就了隋唐三百年的辉煌。
唐朝的开放性是足够的,但发展到后来,各种文化层出不穷,佛教、道教等各种思想有超越儒家思想的趋势。这种喧宾夺主、没有核心文化支持的社会,最终还是不得不走向混乱。导致天下再次进入混乱时期,再次历经浩劫几百年,其中不乏经历各种文化的社会实验,发生最多的就是兴佛和灭佛,从中也可以看出佛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这种文化力的衰弱,导致中国在宋时天下一分为三,无力统一。直到在宋繁荣的经济背景支持下,经过对儒家核心要义的重新解释和定位,从而通过发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新儒家,文化生命力才算是再次强大起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到了巅峰,文化巅峰时期的宋朝是无数人向往的宋朝,是一个宽容、繁荣、文化氛围浓厚、商业发达的社会。文化力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国土虽小,但却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虽然没有长城,但还是挡住草原民族两百年的进攻。最后还利用文化影响力同化了辽金两个草原大国和民族,这就是文化力巅峰时期的强大效应。
发展到高峰期的文化,在蒙元统治的一百年间,强大如蒙古铁骑的世界级实力,也不敢抛开中国文化而统治中国。但,在特殊的背景和草原文化的暴力冲击下,文化不可避免的从巅峰走向衰退。中国和民族也跟着文化开始慢慢的衰落,直到被满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杀戮下,儒家文化内核被严重压制,一种被阉割的文化出现在台面上,文化衰落不可避免的出现。直到鸦片战争的炮声,才再次惊醒了中国人,才又开始寻找文化源动力,以期拯救国家和民族。
从整个历史的过程可以看出文化对延续中国、传承中国所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文化的发达和兴起,支撑了后来崛起的秦汉帝国。因为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利于大帝国的发展和扩大,所以秦汉不断的整顿各种思想和文化,逐渐融合,形成对社会和政府统治者能用、有效的文化沉淀。并孕育了新的思想高度的文化。逐步的淘汰了那些不符合社会和需求的内容。从而导致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主力,即儒家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完善。通过儒家文化的发展,带动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不断向一个方向发展。
有了统一的文化,就能产生统一的标准。通过文化的力量和思想,形成各种儒家理论下的道德标准、伦理理论,统治法理等,稳定了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文化和思想越是完善,越是发达,社会和政府越是有规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整个社会才能不断的发展,才能事事井井有条,政府和统治者才能协调越来越多的人员和事。在没有国家观念的时代,共同的信仰和文化,共同的道德标准和礼仪标准,是区分不同人群、整合统治下人群成为一个整体的唯一手段。
秦汉之后,无论是由乱到唐宋整合,还是由元返明,由清到,整个过程中,所谓中国的凝聚力都是需要由中国的文化,也就是儒家道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作为核心进行阐述的。身份认同感、民族认同感顶替了缺失的国家认同感。这种认同感都是需要中国文化作为载体,作为精神指引,像一盏明灯,高挂在所有能看见,向往的人的头上,而不分具体的民族和区域。
在宋辽之争时期,两个相似政体,同一种文化,但统治阶层不同种族的两个所谓国家的文化正统的争议,引发了中华文化的再一次发展。也让整个区域的人很清楚的看到文化的作用力,看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和力量整合的强大力量,也看到统治者对中国文化这一概念的需要。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想象的共同体,没有整个共同体就没有办法动员力量,没办法名正言顺的进行各种的统治活动,征发税收,发动对外战争等活动。宋朝靠什么凝聚民众对抗辽金的强大压力,就是中国文化。强调文化属性上的自己人,区分辽金这些外人。只有通过区分,才能准确树立敌人,才能团结自己人。
现在的中国人,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继承人,是否具有正统的血统不是重要的标准,重要的是是否认同和信仰中华文化。
中国历史的传承,也是得益于儒家的传统作风,儒家的起源就是通过修史,通过追溯历史的过程和根源,推导出当下的文化,包括礼仪,准则、逻辑、原则、管理原则等。也正是这一套的文化力,不断吸收各种不同的文化,如佛教等宗教文化,以及所有的民族,包括草原民族、南方土著等等的少数民族。通过外在资源的输入,不断的滋养中华文化这条主绳。这条有力、任性的,巨大的主绳的作用下,无论是五胡乱华、辽金争论,还是蒙清入主中原,最后都是通过中华文化这条绳子的力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在乱世恢复一个实际上的帝制国家。为什么是帝制国家,因为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没有君就没有一切,所以只能是帝制国家。
没有中华文化这根绳,基本上从秦汉帝国就很难统一,更不要说前后600年秦汉王朝。也不可能在经历了多次的帝国崩溃,南北分治、五代十国、宋辽金三国鼎立、蒙清入主等复杂统治的情况,最后仍能统一,不断恢复成大一统帝国。
从整个社会形态和水平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当时、军事,还是生产、经济等,都是与文化相适应的。具体到某一时期的文化和当时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国家、、经济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相互形成、相互发展的关系。文化成就了中国,中国传承了文化,没有中国就没有儒家传统文化,没有这种文化也没有今日之中国。中国的未来无论怎么发展,还是会系在儒家文化这根主绳,没有这根主绳的中国是走不远的。但绳子是什么样的,我们可能还是要回到两千年前的源点去寻找,文化溯源,就是开启未来,就是寻找未来的方向。王莽试过,失败了,程朱试过,成功了,王阳明试过,也算是成功了。相信这一代人也能成功的。
- 标签:文化最早出自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中国传统文化简史
都说我们是中国人,究竟什么是中国?什么叫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基本上每个朝代都不同…
- 《包铝企业文化体系20版》(企业精神、价值观)
- 字圣故里张扬“汉字魅力”!第四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漯河开幕
- 社会工作考研概念复习:文化的构成
- 第三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在天津启动
- 联储证券:筑牢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根基 以服务国家战略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第三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在天津启动
- 字圣故里张扬“汉字魅力”!第四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漯河开幕
- 《包铝企业文化体系20版》(企业精神、价值观)
- 联储证券:筑牢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根基 以服务国家战略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社会工作考研概念复习:文化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