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第十讲(八)文物赏识:《流民图

中华传统文化第十讲(八)文物赏识:《流民图

  蒋兆和是一位杰出的水墨人物画家,他以西方写实主义造型观念与传统中国画笔墨技巧相融合,并吸收了水彩画的表现方法,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人们把徐悲鸿、蒋兆和二人所奠定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称为“徐蒋体系”。

  《流民图》是蒋兆和的代表作,这幅高2米、长27米的史诗长卷描绘了在日军侵占下中国百姓的悲苦生活。日本侵略军用他们的暴行,把我们脚下的土地变成了满目焦土的人间炼狱,犯下了累累罪行。蒋兆和辗转到南京、上海搜集素材,掌握了大量资料,回到北京后,避开日军与的耳目,在一所四合院里秘密作画,于1943年完成,把我同胞颠沛流离、骨肉离散、无依无靠、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集中展现了出来。

  从空间处理上,此画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但也适当融入了近大远小的焦点画法。近处的人物刻画得比较深入,远景的人物只勾勒形象不施彩墨,拉开了画面的虚实层次。

  人物的形象处理上,每个画中人与真人几乎等大,画家创作时务求每个形象都有真人模特为依据。他回到北京后把深入敌占区所体会到的民生疾苦用模特加以呈现,再用高妙的笔墨技巧表现到画上。此画把传统笔墨与写实形象的融合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画中有的妇女抱着夭折的孩子欲哭无泪;有的人被炮火炸成伤残;有的举家人抱在一起望着天空惊恐着敌机轰炸到来;还有在几个饿死的孩童身边,孤苦无依的老人只能默默拜神以求保佑。画家用他饱含悲天悯人情怀的笔调,寄托着遭受苦难同胞的无限同情,对敌人残暴的强烈控诉。

  蒋兆和从20世纪二三十年始就坚持为下层民众写真,他有一段话:“知我者不多,爱我者犹少,识吾画者皆天下之穷人。唯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饿殍。”艺术无关功利,为民请命乃画家道义之所在,这就是中国画家的良知。

  《流民图》在上海展出时,国民政府以“借展”为由变相没收,此画从此消失了十余年。当它1953年在上海一家银行的地下室被发现的时候,一半已经发霉腐烂,所以原长53米的《流民图》,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原画的一半。蒋兆和在此画展出之前预料到此画必定命运多险,所以拍摄了四十套照片,我们现在也只能在黑白照片中体会作品全貌了。

  《流民图》这幅灾难史诗巨作给观众以深深的震撼,它是20世纪水墨人物画不朽的里程碑,也是充满了浓浓的人道主义关怀的作品。它犹如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既是对过去那段苦难历史地回忆与反思,也是对现今许多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的警醒与提示。在它面前我们感受到了画家身上所承载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仁、智、勇、真、纯”。徐悲鸿、蒋兆和的艺术,犹如鸿鹄的悲鸣之声,震撼着黑暗的世界,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声哀鸣必将永垂史册,回响在每一个观众心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