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培养大学生中西文化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中西文化价值观

  作为日后极有可能从事涉外工作的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他们所学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学,更多的是西方的文化。毕业后,这些学生将担当起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的重任。在引进外国文化的同时,他们也肩负着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责任。那么,文科类院校,尤其是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对中西两种文化的看法是怎样的?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贸学院松江校区开展的专项调研中发现:一方面,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根本,是根深蒂固难以替代的;对于西方文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并非不加区别全盘“拿来”,还是有一定的取舍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另一方面,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往往过于片面,理性化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缺乏。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产生质疑,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甚至缺乏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诚如许多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所认为的那样:在互联网时代,外来文化让我们更加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而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但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呢?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盲目崇拜外来的西方文化,在对中外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互补、兼容关系予以正面肯定的同时,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着的不协调、冲突之处。作为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应对中外两种文化各取所长,有所扬弃。而要做到正确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就要求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正确分析问题,不人云亦云,锻炼和培养批判能力、辨别能力。

  文科类、外语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文化熏陶。作为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在坚持自身外语特色教育的同时,也应该给予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教育以应有的重视,在课程的设置上给予适当的安排。比如,将现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改为必修的公共课;在思政理论课程中适当增设中外文化推介与分析的课程,还可多举办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对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而言,外语的熟练掌握理所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青年,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方面严重缺乏是无法担负起涉外工作的,在工作中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也是无从谈起的。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大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已趋于基本形成,但爱国主义教育仍十分必要。且大学生所需要的是更多深层的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说,学校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形式,充实和优化升旗仪式的内容与形式,而非简单地通报出勤率,用考勤来约束学生。

  为了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笔者建议: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这种研究应建立在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历史与现实深刻的思考上。在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以维护我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加强中华现代文化的特色培育,积极探寻不同文化的“交汇点”,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开展“入世”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研究,在继续发扬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有针对性地对文科类、外语类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改善、提高思想教育的水平和效率,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大学英语西方文化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