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历史考察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实践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这一科学的、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由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而又系统阐发的,其形成的标志是在十五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全面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概念自身的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度融洽和统一。从概念的内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所指称的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概念提出以前,我们是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概括和指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并且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之后,党中央又提出“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概念,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些概括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同概念,对于任何一个研究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的人来说,都是常常涉及到的。对这些概念进行一番历史的考察,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理论是概念的体系,理论的创新往往伴随着新概念的提出、传播和应用。但是,仅仅提出新的概念并不能推动理论有任何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非纯粹的概念游戏,每个概念也并非是同一种理论的不同标签,它们真实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形势,以及中国党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作的探索和努力,并且反映着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一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是叶剑英于1979年9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提出的。在叶剑英讲话中,不但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而且确定了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理想、道德风尚以及文化生活。此外,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不但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上,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叶剑英的讲话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的历史时期发表的一篇重要讲话。同志始终关注这个讲话的起草工作,要求有一些新内容,讲出新意,并多次提出修改意见。这篇讲话也先后在党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并经过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1]因此,这篇讲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和基本观点,反映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之初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初步构想。自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提出之后,直到十五大之前,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基本上都使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并逐步发展为成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 标签:文化的四个定义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历史考察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实践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这一科学的、当代的马…
- 上海外教社推出英文版教材《中国概况
- 文化十分丨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 【知识科普】那些不可不知的英国文化常识
- 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底蕴如此深厚
- 透过《新概念》了解英语国家文化2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 考研英语文化常识
-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品质一流
- “基础外语教育国际传播力建设”专题研讨会暨“中华文化英语课程基地”年度专题活动成
- 江西文化符号传递江西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