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指出,唯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由此来理解文化,就不仅要把握其名词性意义,更要把握其“以文化之”的动词性意义。“化”是文化深层力量的生动体现,它强调文化的实践性,即文化对现实世界的改变。所以,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立足唯物史观,认识到文化不仅来源于人们现实的实践活动,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改变现实世界。正是源于对唯物史观的自觉运用,习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彰显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底气。

  习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总将文化定位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凸显了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对唯物史观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基本原理的自觉运用。文化的兴衰直接关涉国家存亡和民族安危。文化兴盛才能促进国家兴旺、民族强大;反之,文化衰弱只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中国近代史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演绎。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应有状态和基本前提。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形成文化的繁荣兴盛局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质性地推向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纵深腹地,使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有中国发展成果的同时,由衷呈现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并将这份自信自觉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习总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民族在悠久的文明历史中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伟大的文化,原因就在于这些历史的真正书写者不是某些“圣人”,而是实实在在进行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广大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民在、建设、改革中创造的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国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经历无数血雨腥风洗礼,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此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在此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科学客观的现实批判本质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在性格凝结在一起,形成了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文化自信,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牢牢立足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并与当前中国发展实际融为一体的,或者说,它本身就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升华和彰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彰显了对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实践活动首要性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自觉运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五个方面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出深刻阐释,这是对文化“化”的功能的鲜活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中国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中国党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前提就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经过历史实践检验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和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本民族形成强大合力、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命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了在中国党领导下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形成强大合力,披荆斩棘朝着实现复兴梦想砥砺前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发挥文艺润物无声的作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开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努力探索的重要方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化”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发挥巨大的体制性、结构性保障作用。以上五个方面,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缺一不可,它们立足中国当前发展实际,充分考虑生产力发展需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顶层设计与推进路线,充分体现了对唯物史观的自觉运用。

  (作者:贾丽民,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