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英语教学比重”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
9月2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全国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低于语文等学科。现阶
段外语统考安排是按照中央对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确定的。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
之前有全国代表建议“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在考试中占分比重“,理由是”英语学习是有必要的,但是没必要占用那么长的时间,重视到甚至有点畸形的程度”。但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外语6%-8%。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所谓“重视到甚至有点畸形的程度”,并不符合实际。
事实上,近年来一直都有“降低英语教学比重”之类的建议,更有甚者建议直接取消英语。理由无外乎是“工作以后用不到”,“我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英语”。这是典型的片面乃至狭隘的理由。你用不到不代表别人用不到,今天用不到不代表明天也用不到,基础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通识教育,而非以实用为主导的技能教育,其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倘若现在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接下来便是降低英语在高考总分中的占比,以高考为指挥棒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必然导致学校对英语教学的不重视,英语的彻底边缘化,以及国民英语水平的大幅度下降。这样的恶果最终会在高等教育阶段体现出来,顶尖的科学文献和学术期刊都以英文为主,不掌握英语这门工具,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何与国际接轨?
教育是百年大计,要有广阔的视野,而非短期行为,只看眼前的有用与否。如果单纯以功利化的思维来考量,可能我们的教育就会支离破碎。对于多数人来说,英语用不上,物理、化学、生物又有用上多少呢?作家王小波在一篇文章中曾引用他的大学数学教授的话“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知识只是工具,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某种知识,而在于提供一种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在轻易被扼杀。
相关建议中还提到“增强文化自信”,这个提醒当然是必要的,但我看不出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有什么必然联系,更看不出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与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怎么就增加了文化自信。这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倒很可能是文化自卑。
如前文所述,目前英语教学比重并不高,这是经过教育部门严格审定的,有科学和实践标准。更何况在课堂教学之外,中小学生仍然有大量的课外时间学习中国文化,比如近几年兴起的古诗词热。这些都说明学习中国文化依然绝对的主流。
主动学习外国的语言,乃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不仅不是不自信,而恰恰是自信的表现。因为只有拥有足够的自信,才能以平等的目光和心态看待世界,从容地学习和接纳外来事物。汉语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文化隽永深邃,全世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信,以至于到了需要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来保护中国文化的地步?
文化自信是比较、交流、碰撞出来的。不学习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不了解外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最新的科技发展现状,这样的自信其实是盲目的和狭隘的。教育部在答复中也提到,通过多种形式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学好中国文化和学习英语并不冲突,两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 标签:外国文化英语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降低英语教学比重”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
9月2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全国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
- 从文化人类学看高平炎帝文化
- 「理论强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征
- 考研英语你必须知道的外国文化背景!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人工智能新闻内容生产再思考
- 【2017175·人类学】青年学者专辑丨陈学金:以一种稳健的心态理解海外他者
- 妈祖文化的四大特征
- 【周六12月10日】Your Favourite Foreign Culture
- 《汉语桥》:中国语言文化从云端走向世界
- 文明起源・中国文化与文明史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 教育部:2020年中国语言的五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