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

米粒直播|高三二轮:专题二十三 文化传承与保护

陈妍希晒儿子萌照

近日有关于陈妍希晒儿子萌照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陈妍希晒儿子萌照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陈妍希晒儿子萌照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陈妍希晒儿子萌照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陈妍希晒儿子萌照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主题定位:

(1)学校教育、书籍出版、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通过它们,我们得以了解世界各地文明的成长与发展,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2)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工业化、现代化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使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不断遭受破坏。基于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创造性的重要意义,世界各国采取种种措施,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专题二十文化传承与保护

第31讲 文化传承与保护

一、文化的传承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1)主要形式:

①官学:先秦时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汉代设立的“太学”,西晋始设的国子监,代表了古代中国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汉代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②私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唐以后,私学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2)作用:保存与传播古代文化;使中国的儒家经典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

2.近代大学:

(1)欧洲大学:

①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起源。

②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奠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③德国人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

④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

(2)近代中国大学:

①北京大学:戊戌维新中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后,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②清华大学:1912年创办的清华学堂,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1931~1948年梅贻琦任校长期间,迅速发展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

(3)大学的作用: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校教育体制,在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等环节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3.留学教育

(1)古代:中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部分由留学教育所推动。如日本派到中国的“ 遣唐使”带来许多留学生,把中国的律令制度、风俗习惯传入日本。

(2)近代: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产生。

①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赴美留学生。

②甲午战后,中国出现留学日本的热潮。

③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印刷书的诞生

1.兴起

(1)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

(2)中国最早的书籍,是约公元前5世纪前后出现的竹简,后来又出现了“帛书”。

2.发展

(1)造纸术的发明: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纸卷轴逐渐取代竹木书、帛书。

(2)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印刷术;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的重大事件。

(3)作用:

①印刷书的诞生,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

②书籍的出版不仅益于传承本国文化,而且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如古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

(三)图书馆与博物馆

1.图书馆的发展

(1)概况:

①中国:图书文献的保存,源于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以及所建立的“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私家藏书伴随私学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出现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如明代的天一阁。20世纪初,清政府筹建 京师图书馆,后来逐渐具有了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②西方: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19世纪下半叶在英美等国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 公共图书馆”。

(2)功能:保存古籍;服务公众。

2.博物馆的发展

(1)西方博物馆的成长

①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创建的“亚历山大博物馆”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②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看做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③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博物馆建立。

(2)中国博物馆的发展

①1868年,法籍神父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1874年,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

②1905年,张謇在南通建立的“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③1921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1925年, 故宫博物院成立,现为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④1948年,国立中央博物院一期工程竣工;1950年正式改为“国立南京博物院”,现为南京博物院。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古代:艺术品收藏成为人们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体现,欧洲皇室、贵族、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盛行,中国皇帝重视珍贵器物、字画等。

2.现代:立法保护

(1)国家行为:1834年希腊立法保护古迹;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护古物推广办法》,南京国民政府设立 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 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国际组织: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这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3)《世界遗产公约》: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 世界遗产公约》,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国外的历史遗迹

(1)古代:古埃及的历史遗产:孟菲斯及其墓地和金字塔、阿布辛拜勒神庙;古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古罗马城等。

(2)近代: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包含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

2.中国的文化遗产

(1)古代文化遗迹:既包括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还包括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以及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2)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昆曲是其中代表之一。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约在元末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昆曲于2001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的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一、如何分析历史背景,应该从哪方面答题?

经济背景=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联系材料+当前形势

政治背景= 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材料+当前

文化背景= 思想、宗教+科技+教育+材料+当前

分析< 鸦片战争>背景:

( 一)国内:

1 、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 、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 ②阶级矛盾。

3 、思想:愚昧自大。

( 二)国际:

1 、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 、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二、如何分析历史条件和原因广度?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原因广度:原因= 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 一)内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

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 二)外因:

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原因深度:直接/ 主要/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 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 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

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

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三、如何进行深度的矛盾分析,增加得分率?

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

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

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1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

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

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 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

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2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古代经济= 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 =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 =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 =(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 =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 =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

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 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近现代经济= 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经济发展要素 =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

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 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 =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

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 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 =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

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 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3 )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①古代政治 =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

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②近现代政治 =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

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③国际政治 =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

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4 )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自然科学=( 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社会科学= 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文化交流=( 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四、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

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

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陈妍希晒儿子萌照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