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主角余则成的“原型”:从将领到“密使一号?余则成原型
吴石,是何许人?对收藏界、书画界而言是极为陌生的。如果说,吴石就是电视剧《潜伏》主角余则成的“真身”,自然是知者众矣。
就诗而论,应是一首题画竹的诗。谁料到,吴石在戎马倥偬、军书傍午的生涯中,犹是诗人本色。四句诗中,皆出语清隽而不凡近,骨肉停匀而没有偏枯失重。四句后两句,其实是十四字一句,写出一个意思的转折。四句写来如熟手之玩弹丸,清婉无碍。据知,吴石曾师事福州诗人何振岱(一八六八——一九五二)学诗,且著有《东游甲稿》(一九三〇年刊印)八十五首,《东游甲乙稿》(一九三五年刊印)一百六十九首。对于吴石的诗,何振岱评为“诗骨清而语洁,览物写景皆有会心,而跃马横戈、悲歌,尤不胜其故国河山之感。盖其身之所经、目之所触,正有耿然不能自已者。劳者谣而病者呻,读君诗亦可知其志矣”。
龙腾虎跃,事过已六十年,戎马倥偬的吴石墨迹流传极少。此件章草自书诗,在寒斋二十余载,原装旧裱挂轴,纸本,纵一百三十二厘米,横三十二点五厘米。诗曰:“一昔飘萧作雨鸣,繁霜藁叶簇秋声,却从笔墨离披(处),写出人天起灭情。”上款书“在桥先生雅属”,纪年署“己酉夏仲”,“己”应作“乙”,乙酉系一九四五年,夏仲,时当抗战胜利。署款“吴石”,钤朱文圆印。包首签条为陈文总题。陈文总(一五——一九八五),又名左武,福建同安人,一九二五年加入(南昌起义时任指挥部秘书),官拜陆军中将,郝柏村老师。以奉老蒋命撰写对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知名。一九四七年退出军界返厦,旋赴筹办福建中学并任首届校长。至于上款“在桥”则系吴石同乡同姓吴在桥(一九〇九——一九八一),乃福建浔江人,曾任福建旅港商会秘书、福建总务,福建中学校董、校监。好诗文书画,在港喜与艺术家交游,张大千、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杨善深等均稔熟,收藏当代名人墨迹颇富,尤以八闽为盛。
吴石是在抗战胜利后,目睹腐化变质。大官,蚕食,鲸吞,所作所为,令其极为失望,所以经常发出“不亡无”的哀叹(连老蒋也侧闻),再加上同乡前辈何遂,和同乡同姓同学老友吴仲禧(一五——一九八三)先后策动引导,始投向,成为地下情报员“密使一号”。
一九四八年底,吴石出任福建绥靖副主任时,派遣谢筱乃(一九一七——一九九九)赴闽配合。吴石经常提供各种各样绝密情报。吴石是军事专才,长期从事参谋工作,深知哪些数据图表有用,哪些军事情报重要,所以他自一九四七年起提供与的军事情报,如《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等,对渡江作战,帮助极大。吴石还冒险将五百多箱原指定运的绝密军事档案,巧妙安排强留福州,只择次要者付运,重要的二百九十八箱(八大类六十八余卷)则下死命令留下,再由十兵团司令部接收。据说这批档案至今仍深具参考价值。
碑文概括吴石一生。“胜利后反对内战,致力全国解放及统一大业,功垂千秋”,这几句可圈可点。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吴石开始接触。通过同乡前辈何遂(一八八八——一九六八)的介绍,认识、、李克农、博古等领导人。但真正接受领导,是一九四七年四月,由中央上海局负责、军运工作的负责人张执一(一九一一——一九八三)具体联络。多次会面,均在时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何遂家(上海愚园俭德坊二号)进行(见何康《从战斗到—怀念吴石伯伯》)。
顺带一提,吴石后八天,六月十八日,另一位更高级的军政大员陈仪(一八八三——一九五〇)也被枪决,是“,”。可见高层投共已蔚然成风,老蒋要“彻底整饬纪纲”,大开杀戒,以求自保。
吴石赴台未逾半载,省工委被保密局破获,省工委蔡孝乾,吴石。一九五〇年三月一日,蒋介石在台复职大典当晩,吴石被保密局讯办,尝未遂。侦讯中,表现出懊悔莫及,貌似坦诚,实则避重就轻,尽量隐瞒,冀能把损害减至最低。此案在当时风雨飘摇的极为震动,而老蒋也极为。同案十多人,其中朱谌之女士(万景光派遣赴台协助吴石传递情报)、陈宝仓中将(第四兵站总监)、聂曦上校(吴石)三人,连同吴石被判处死刑。六月十日下午四时半,在台北市马场町刑场同遭枪决。吴石中枪部位,心脏突出,。老蒋还怕掉包,由军法局通知《中央日报》记者王介生到场,前,每人照张相,毕,逐个尸首揪起面孔拍照,冲晒成大张照片,“进呈御览”,方足以解恨。
一九四九年八月,吴石奉老蒋命赴台,出任参谋次长。本来可以抗命留在,保存自己。但吴石认为太迟,对人民贡献太少,不惜投身危机四伏之孤岛,潜伏隐蔽,继续为提供军事情报。此时联络者已更易为华东局对台工作委员会驻港负责人万景光(化名刘栋平)。吴石曾三次派人送情报(包括《战区战略防御图》等)至港,由何遂千金何嘉转交万景光。据文献记载,接触过吴石提供的军事情报,特别注意《关于失陷后组织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并来源,悉为得自上层“密使一号”时,击节赞赏,并欣然赋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见吴石部下王强《吴石:虎穴忠魂》)
今年六月十日,是吴石舍生一甲子纪念日。他的忠骸已回归京华,他的事迹,也渐为人所熟知。现且录下吴石临刑前从容吟诗为本文作结:“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吴石,字虞熏,号湛然。一四年生于福建闽侯螺洲。早年参加北伐学生军,和议告成乃从入伍生,而预备学校,而学校,嗣更留学日本炮兵学校与陆军大学。才学渊博,文武兼通,任事忠慎勤清,爱国,两袖清风,慈善助人。于抗战期间运筹帷幄,卓著功勋。胜利后反对内战,致力全国解放及统一大业,功垂千秋。台参谋次长任内,于一九五○年六月十日被害于台北,时年五十七岁。临刑儿辈,谨守勤俭家风,树立民族正气,。一九七五年,人民追赠烈士。夫人王碧奎,一九九三年二月九日逝于美国,享年九十岁,同葬于此。
(本文摘自许礼平《旧日风云》,由“活字文化”策划制作,三联书店2015年版。原题为《却从笔墨离披处写出人天起灭情──记“密使一号”吴石遗墨》,现题为编者所拟。)
查局档案室“吴石等叛乱案”(档案文号三〇〇六〇〇一)档,详述本案侦办经过之后,有“对本案之综合检讨”一章,列出“匪方”六项、“我方”五项,分析双方之得失。但最根本的一项,似乎没有触及,或不敢触及,就是“深受培育、位列将校”的吴石等人,何以会“与匪,供给军事情报”。其实吴石是刻意培育的军事专才,他早期也曾,在担任西北陕甘宁边区某集团军少将总参议时,尝撰《叛乱及其对策》的研究报告,深受陈果夫重视,转呈老蒋欣赏,老蒋亲批“嘉勉”。如此一位精忠的将领,怎么会通共呢?[王大任(一九一三——一九九一)《我对吴石早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