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盐都杂谈盈利模式不清 成都半数VR上市公司上半年亏损
投入40万日流水2000左右
市民在成都春熙一家影城体验VR。看似火热的VR市场,是否真如一些人鼓吹的那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风口?资本市场冷静下来之后,投资VR或围绕VR创业是否还有机会?昨日本报推出“VR高烧不退机器出故障竟无货可换”报道后,引起不少VR游戏玩家、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共鸣。而VR火热背后,还需冷静思考,毕竟在盈利模式模糊、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或乐观都不可取。
“比如索尼的一套设备下来要接近两万,一张显卡都要两三千。”杨先生说,付费下载的游戏,“下载一次要花300元”。而相对的,杨先生的第一家体验馆开业两个多月以来,“共6台机器,每台机器每天运行3-4个小时,每半小时收费40元左右”。算下来,每天的流水只有2000元左右。
成都小老板
正在忙于装修第二家VR体验馆的成都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投资体验馆,主要是看好这一产业的市场前景,“做好了长期发展的准备”。他也认为,当前单从VR体验馆这一领域来讲,市场还需继续培养,短期内难以获得大的突破。
另一位VR体验馆投资者李先生则直接表示,“单纯做VR体验馆赚钱的不多,现在都是搭配其他项目,多元化经营”。而且与其他娱乐行业一样,VR体验馆在工作日经营惨淡,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有所改善。一家VR体验馆负责人透露,周末每天的营业额约4000元,平时则只有一半。
杨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开的第一家体验馆,“100平米,装修、设备、内容费用加起来,总共花了40多万”。而目前正在装修的体验馆,面积超过400平米,总成本算下来至少超过100万元。不仅如此,在新馆所在地段,每月租金也在5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