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杂谈

四月杂谈四月社区我是作者常宁和钛一起成长的三年成功基于不断试错

1、推出同名APP

“我造”社区是最能体现钛产品思维的一个内容产品,也是能体现科技价值所在的事情。

钛已经不断推出一些优质作者的科幻小说系列,并准备出版成作品。这种内容的产业链模式已经很有眉目了。

3、推出“我造”社区

直到今天我仍TR的定位和,我认为的价值和责任就是挖掘有价值的事物,包括创业公司,包括技术,并且是义务免费报道。当有一天,这些被你挖掘的公司或技术真正运作成功时,那么的价值和能力便会的彰显,的身价才会提高。所以TR的伟大不仅是110多年的历史,而且是它坚守的东西:的价值和责任!

在这样快速迭代的时代,对于创业者而言,没有时间和太多机会去仔细评判接下来的做法或想法是不是完美的,是不是一定可行的。唯一值得做的是,试错,想到新问题和新想法,马上尝试去做,如果错了立马转变策略,尝试下一个想法,直到成功。这也是钛创始人赵何娟和她的团队笃信不疑的一点。

内容的风格更加稳健,也更加成熟和严谨。钛的网站改版,页面风格从黑色基调为主转为简洁明朗的灰白,也更加大气。

2、推出英文版,扩大海外影响力

我曾在MIT Technology Review中文版工作过几年,对于美国TR的定位和不疑,也被深深。TR的定位是:挖掘那些未来两到三年内即将商业化的技术。不是10年以后,也不是已经红遍的网红公司,而是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潜力,需要去挖掘和报道的技术和创新。

尽管许多在新浪微博和微信上都有账户,但对于号来说,一天只能推送一次内容显然是满足不了力要求的,虽然微信号是对渠道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仍对内容推送数量、推送时间有较大。于是,钛推出APP,扩大订阅用户,通过自己的APP拓展了媒介发声渠道。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邮箱:

“连接人与人、企业、投资者”的社群思维开始凸显,并曾尝试推出社群电商,比如作者和用户在钛上的积分和钛币可以换取某些合作的品牌产品。此时,意欲开展新模式和新变化的想法已经十分明显了。

您在使用钛或移动客户端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为您造成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在渠道方面,除了官网、新浪微博的推广之外,又开通微信号。微信号也迅速累积了大量粉丝,内容影响力和力较高。另外,建立了作者流平台,举办作者交流沙龙;开办“电商研究院”,对电商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等等。

4、与华谊合作,推出“人人都能写电影”内容产品

2016钛原创节

在内容的类型选择方面更加聚焦,开始更多转向创业、创新、新技术、投资等方面的内容输出。

对于这一变化,我曾与许多业内朋友聊天时曾由衷赞赏过。国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内容的同质化和报道视角的重合。国内的报道范围从以往主要关注国外,到更大幅度向国内创业公司、国内商业模式转移。然而有一个市场仍是出于空白和开拓期的,那就是如何将国内资讯输送给国外。

是高材生的智商不如孩子吗?当然不是。

在资源方面也开始有较大行动,14年5月份,钛与《商业价值》合并,成立BT传媒。合并不仅会丰富原创内容,增强内容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也会拓展各方资源。这对于钛来说是转型的第一步,也为后续创新实验奠定了基础。

在技术全球化时代,国内的创业和创新也在影响着国外,我们的确需要有自己的平台向国外输送信息。

要做一个内容平台,他们除了自己生产内容,还邀请了不少知名专栏作者。杨瑨希望我能够在这里开专栏写文章,我欣然答应了。不过基于当时的局面,我并未对她口中所说的这个抱有很高期望但很快,我便转变了看法。

2013年是钛大刀阔斧前进的一年,推出了许多重磅的新闻报道,在业界的影响力开始逐步彰显。这期间,钛的重点精力放在内容制作和内容上,内容类型较广,主要涵盖新、科技界资讯、技术、观点杂谈、人物、创业等方面,风格较为犀利和活泼。

UGC内容的不断扩容和增加也意味着,UGC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这对于钛的编辑人员来说是一项短暂挑战。如何平衡内容和质量的关系,如何提供好内容,成为这一年钛着重把握的事情。

常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人和专栏作者,大学教师。专注新、受众和消费者调查研究。并长期关注报道世界新兴技术发展及其商业化进程。钛特约撰稿人。微信公号:kejichangpinglun(科技常评论)

期待钛在未来有更多另我们意想不到的创新和改变!(本文首发钛)

钛注:这是钛推出的“我是作者”系列故事分享。

博士常宁是最早期加入钛平台的核心作者之一,连续三年被评选为钛年度作者。在今年的钛原创节上,常宁首度做了关于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分享,首度披露了她关于九零后群体的最新研究。像常宁一样的创作者,正在为这个时代产生越来越多优质的内容。原创本身,就正在造就一个全新面貌的内容产业。

其实,在梳理钛的发展变化时,脑中浮现出的就是这个故事。我看到了钛很多尝试,有些尝试稳步行进,有些尝试在不断试验中淘汰,可以说,2015年是钛的产品迭代非常快的一年。

其中一组全部是高材生,他们开始共同研究方案,头脑风暴,争论,论证,在时间结束时都没能对方案达成一致;而另一组全部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没有什么讨论和争论,只是不断尝试和试错,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最终他们在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对于许多科技来说,2015都是挑战巨大的一年。唯有创新和变化才能带来出,许多科技都在摸索寻找一条符合当前发展和科技局势变化的道或模式。钛也不例外。令人欣喜的是,我看到了钛在思上的清晰变化:从做内容到做产品的思维转变。

因此,“我造”社区推出后,我着实欣喜了一阵子。因为终于看到钛的新行动了,社区的定位也和我所认同的不谋而合:挖掘那些有价值的产品、公司和人,并且通过这个平台,给这些被挖掘到的产品、公司和人提供被欣赏和融资的机会,使他们不需要到处公关软文,便能很体面、很正当的得到尊重和发展。

在翻译《绝佳提问》这本书时,有一个故事非常具有意义,也非常适合如今创新者。

您还可以点击这里,反馈问题或提出。

故事是这样的,国外研究者做了一项研究测试,他们选择了两组在的时间内分别完成同一个任务:

这期间,钛对于未来的思考开始变多,进行了许多新尝试。

举办会议是扩大影响力和自身资源渠道的好办法,钛今年也办了几场令人印象深刻的会议。5月举办了T-EDEG夏季峰会,“边缘创新”的核心思想开始确立:着重技术的头脑风暴,着重前沿趋势的探索,着重对创新的鼓励。12月,“边缘创新”的思想继续发酵,T-EDEG2015年度峰会也如期而至。

之后又有其他人尝试涉足这一市场,我认为这也将是国内未来会参与竞争的地带。但钛的确是科技新中第一拨吃螃蟹的人。

5、举办有影响力的会议

2012年12月底,这个平台上线了,不张扬也不低调,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有观点、有态度、又有些锋芒的业内文章,从此这个便有了自己鲜明的特点、立场和标签对,就是现在的「钛」。

记得2012年10月份,好朋友杨瑨(现钛执行主编葱葱)突然给我电话,说她从一个又安稳待遇又好的公司离职了,去向是加入了一个科技新的创业公司,老板很有理想和抱负,希望把这个做成“中国科技新的标杆”。

这些内容产品已经不单单再以“内容”的形式出现,而是可以衍生出其他产品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用一个眼下很时髦的词儿说的话,这是不是就叫IP?

电话:+86-10-59231559 转 221

用纸片搭建高塔,并且在顶上放置羽毛不能掉下来。

在内容渠道的拓展方面,仍然是以网站和新浪微博为主战场。聚集在钛上的作者越来越多,UGC内容也源源不断。

除了内容方面的把握之外,钛的脚步开始变快,也开始尝试新的变化和体验。

与“我造”社区类似,“人人都能写电影”的产品化思维也非常明显。作者们可以提供创业故事、创业小说、科幻故事和小说等等,这些内容都将有机会成为影视素材,并且很可能会改编成影视作品。

在这一点上,我十分认同钛较早推出英文版这一举措,英文版将国内的优质内容翻译成英文向国播,并且取得一定成绩。这其实是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之外重新发掘了另外一个市场,也能对接许多优质的国外资源合作。

又是一年即将结束,各年底盘点纷纷而来。作为钛的作者和观察者,与钛一同行和成长,借年底这个火候盘点一下我观察到的钛上线这三年来的发展变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