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名文化研究的一大(图2016年4月5日
本报的老读者可能记得正权这个作者。大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他就在副刊上发表有关重庆地名的短文,一直了20多年。随着城市的发展,他介绍的那些大街小巷不断在消失,那街名巷名也跟着消失,让人多少觉得有些遗憾。可能是得有点久吧,他对重庆地名的地方特征和文化特色便有了一些研究,有了一些独特的见解。他就把自己的体会和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于是就有了这本《重庆地名杂谈》。
地名毕竟是用来进行交流沟通的,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打开天涯重庆社区,总会看到许多有关重庆地名的帖子,总会看到网友们对地名的热烈讨论。这说明人们还是很关心地名文化的。我想,正权这本书正好可以为人们讨论重庆地名提供一些资料和工具,应当得到读者的欢迎。书中论及的重庆地名文化,或许还能够为有关部门的地名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重庆地名杂谈》李正权/著 重庆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正权是地道的重庆人,生在临江门,长在朝天门,父母都是搬运工,很小就给母亲“打薄”(搬运工行话,意即为挑担的人减轻负担,使其担子轻一点),挑砖担瓦爬城门洞坡坡,然后钻城里那些大街小巷,于是就记住了很多地名,那已经消失了的老街陋巷给他留下的印象,让他难以忘怀。我们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重庆的一往情深,也可以感受作者对地名逐渐单一化、庸俗化的忧虑,还可以感受作者对地名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作为研究重庆地名文化的一本专著,本书是很有价值的。
定价:35.00元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天天都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地名。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结合重庆一些比较知名的地名,对地名的起源、文化意味和城市街道地名的类别进行了解说;二是针对重庆地名中反映出来的重庆历史,重庆特有的地势、地形和地貌,重庆人的民族和地域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评说,介绍了重庆主城区一些街道地名的由来和命名的特点;三是对重庆的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只要是重庆人,读起来就会感到亲切而有味,既增长知识又可以引起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