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化开启城市生活新境界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城市是人类伟大的创造物之一。近百年来,城市所包括的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空间变得空前复杂庞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巨系统”。城市该如何发展才能满足未来需要,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由有关机构提出,主要有三个指标:度量、联通、智能。随后,这一理念逐渐广泛传播。
城市综合治理呼唤新手段
信息技术进步提供新可能
随着城市不断变得更大、更复杂,在城市物理空间中,人造物开始打破与自然物的平衡关系,如建筑、街道、车辆、包装物、垃圾、污水、雾霾等,使土壤、江河、大气等面临严峻考验。城市里的人类社会活动与组织也越来越复杂,如基建、服务、交通、物流、能源、通信等诸多子系统,彼此构成错综复杂的共生、促进或制约关系。若对上述关系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千城一面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从这些关系中已形成大量学术成果,但由于学科区分,综合性分析研究较为稀缺。近年来,互联网、传感器网、大数据、云平台崛起,城市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已通过数字化映射到信息空间,对它们的学习、分析、综合变得可能。这是当今全球城市智能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城市智能化对我们格外重要,还在于中国处在现代化深入发展阶段,城市智能化作为统筹推进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等的重要抓手,受到国家层面和各个城市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规模位于世界前列,发展丰富了城市智能化的内涵。截至2018年,中国全部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地级市和超过32%的县级市,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因地制宜发挥独特优势
实事求是走出特色道路
中国城市智能化建设始于2010年左右。初始阶段,各信息技术公司根据智慧城市概念推出各专业系统,如“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医疗”等。随着发展步伐加快,我们认识到,中国城市具有不同于国外城市的结构、任务和机遇。
国外许多智慧城市建设是在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进行的,而当今中国的城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潮,两者智能化途径与所面临问题差异很大。所以因地制宜,走一条具有特色的城市智能化道路势在必行。
以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人力资源转型为例。西方工业化的人力资源主要来自进城务工人员,由此推动城镇化进程。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高等教育普及速度大大加快。2019年,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达758.5万人。由此,城镇化人口迁移途径转变:越来越多的从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转变为农村子弟读大学后在城市就业。这种城镇化特色产生众多积极效果:城市产业品质提升,城市新增人口就业、消费过程更加顺畅等。我国城市智能化建设借助并加强这种新型城镇化优势十分必要。
同时,我国大力推动信息化、“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为城市智能化的设备建设、数据积累、组织支持创造良好条件和难得机遇。我国城市智能化发展快速网络化、大数据化、智能化,呈现出阶段清晰、技术储备充足的发展格局。
强化城市大数据智能化运用
推动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
城市智能化的技术重点是在城市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应用。城市大数据是指城市政府、公共机构、企业、个人使用信息设备所产生的城市地理环境、人工设施、个人和集体等动静态数据之汇聚。它是掌握城市运行状态,实现科学决策,优化城市资源配置,降低城市系统运行成本,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科学发展的重要资源。
大数据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较为普遍,从手机应用程序到新冠肺炎疫情基层防控都有它的“身影”。那么,城市大数据除具备大数据一般特征外,有哪些特别之处?其一是组织对应性,即城市大数据的层次性能深刻反映城市物理系统和社会系统组织的层次性。其二是覆盖完整性。城市经过长期运行与发展,各系统数据管理覆盖度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国城市的环保、交通等数据覆盖度和完整性迅速提高,能够更加精确地揭示城市整体发展规律。其三是互补关联性。城市各类数据之间具有很强关联性。例如城市物流信息既包含在物流企业数据中,也包含在制造业、商业、交通业、金融业数据中。这些关联性可用以互相印证和协同推理,找寻出规律。
城市智能化怎样用好城市大数据?首要任务是聚集、打通与分享城市大数据。基础设施、城市治理、城市服务、经济发展是城市大数据重点建设内容。利用城市大数据的规模、质量和应用广泛优势,可以挖掘和释放出其潜在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
对政府而言,城市大数据可以帮助提升治理能力。各部门数据通过互联互通,可以提高协同办公能力和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对城市地理、气象、环境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进行挖掘,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支持,还可以提高基础建设、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安全等城市治理具体方面的科学性、前瞻性。城市大数据可以向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关联关系,通过学习、挖掘与推理汇聚成新知识。运用城市大数据,通过定量化分析和定性化判断实现对城市发展的诊断和评估,可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方法。例如,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与浙江省德清县合作,从城市大数据和其他经济大数据的关系中,智能分析城市经济运行状态,发现薄弱环节,支撑调控决策,助力经济发展。
对居民而言,城市大数据更为可见可感。它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智能化管理日程事务、个人健康、安全起居,还可优化购物、旅游体验等。同时,城市大数据使公共服务与个体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在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交通、安全等领域提升信息查询、内容分发、移动支付等应用水平。例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下,多省份迅速推广健康码,应用于公交地铁、社区、写字楼、医保支付、商场超市、机场车站等。截至3月底,已有342个地级市使用,亮码次数超过百亿次。城市智能化将人们“简单平面”生活转向“多维互通”,让城市更好服务百姓工作生活。
对企业而言,城市大数据推动生产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同化开发利用,促进生产原料、技术、人才、资金流动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比如企业利用城市大数据发现产品创新、技术合作、供应链优化、人才发掘等方面的优秀合作者,促进业务创新增值,不断催生新业态,形成新的增长点。
当下中国,新技术革命和新型城镇化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使城市智能化重要性凸显,也赋予城市智能化更强大合力支撑。相信城市智能化建设将迎来更高水平发展,有效推进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
推荐读物:
1.“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丛书”: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项目组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2.《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史蒂芬
- 标签:暗黑3刷装备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