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研究-天涯论坛网天涯杂谈
第四、依赖型角色。这类ID属于活跃群体中积极“关注”他人却较少被他人“关注”的类型。外向程度中均值为16.7,即每个ID平均“关注”了16-17个活跃ID,但内向程度中均值仅为2.33,平均而言,此类ID发布的信息仅被2-3个其他活跃者“收听”。可见,此类ID较为重视论坛中部分活跃者的言论,以“加关注”的方式与他们建立联系,但自身却并未引起其他活跃的重视,属于活跃群体中的依赖型角色。
参考文献:
[4]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白.基于BBS的网络交往特征[J].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计算86个ID的外向程度中、内向程度中以及中介中指标,数据显示,86名活跃ID的外向程度中均值为2.84,意味着论坛活跃平均“关注”2-3个其他活跃ID,但标准差高达5.891,最大值为29,最小值仅为0;而内向程度中方面,86名活跃ID的标准差为3.907,最大值为13,最小值为0;此外,86个活跃ID的中介中值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为进一步解析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中的角色类型,本研究利用ID的三项中指标,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活跃进行聚类分析。其中,个体间“亲疏程度”的测量采用平方欧几里德距离,类间距离采用组间联接。结果发现86个ID在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呈现出类型化差异。表1为聚类结果与各组ID的中均值。对各组ID中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组ID在各中指标上,组间差异远大于组内差异,对应的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ɑ(ɑ=0.01),聚类分析基于活跃之间关系模式的异同对其角色类型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具体说来,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中存在以下五类角色(表1):
由于微博的快速发展,当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将研究焦点投向这一基于关注机制而形成的信息分享与平台。本研究认为,关注机制的运用并未局限在微博这一平台,随着国内许多大型网络论坛引入“关注”机制的社交模式,对论坛彼此间“关注”关系的考察显得极具意义。因此,本文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利用网络论坛活跃的“关注”数据构建相互“关注”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析论坛活跃基于“关注”行为的社交网络结构,并进一步探讨论坛活跃群体关系网络中的格局与角色类型。
第一、局部核心角色。这类ID仅有两名。两名ID的外向程度中、内向程度中以及中介中指标在活跃中均属最高,均值分别达到27、12.5和355.5,意味着平均而言,此类ID关注了论坛活跃群体中31.4%的,能够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信息资源,同时,其自身的论坛行为与言论也被12-13个其他活跃者“”,发布的信息能够直接扩散到活跃群体中14.5%的个人网络。此外,尽管相互“关注”网络的中间中心势仅为5.46%,大部分活跃并不需要通过桥梁节点获取信息,但相对来说,此类ID属于论坛活跃中控制信息流动能力最强的一类。由此可见,在较为松散的论坛活跃群体网络中,相对而言,这类ID既拥有较为广泛的信息渠道,自身又充当着部分活跃者的信息来源,同时有着相对较强的控制信息流动的能力,处于部分活跃关系网络中的核心,属于网络中局部范围的核心角色。
第三、支柱型角色。这类ID无论是关系的接收、关系的支出还是关系的链接,都仅次于局部核心角色,在活跃群体网络中位于部分活跃关系网络中的次中心。其中,每个ID平均被9-10个其他活跃“关注”,平均“关注”11-12个论坛活跃,同时也具有相对较强的控制信息的能力。尽管从活跃整体网络规模来看,此类ID并未承担核心人物的角色,但他们的积极社交与互动为整个活跃群体网络密度的提升贡献了力量,属于活跃群体社交网络中的支柱型角色。
2、竞争的关系导致论坛活跃之间的“划地为王”
网络研究显出,抽象的个人是没有任何的,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之上,一个人所拥有的得益于其与他者存在的关系。网络论坛作为参与者争夺符号资本以及由符号资本衍生的宰制性符号的场域,身处其中的网民能够通过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以及自身在论坛占有的结构,获取相应的社会资本。长期以来,学者们习论坛发表与回复帖子的互动情况来描述间的网络交往。本研究认为,与偶然性的讨论关系相比,以“人”为导向的“关注”行为更能体现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通过这一关系获得的论坛社会资本。作为论坛积极的内容贡献者,活跃在整个论坛的议程设置、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独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网络论坛活跃的“关注”数据,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论坛活跃基于“关注”行为的社交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解析论坛活跃群体关系网络中的格局与角色类型。研究发现: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整体呈现出较为扁平与去中心化的结构特征,但网络中仍然存在小规模的围绕某些核心ID的强连带关系圈;不同的论坛活跃在活跃群体关系网络中分别扮演着局部核心角色、型角色、支柱型角色、依赖型角色以及边缘角色五种类型。
占鳌头,网络论坛也成为众多活跃争夺稀缺论坛社会资本的场域。林南(1982)指出,能够为个人提供各项资源的网络所处的社会地位越高,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就会越丰富。论坛活跃彼此的交往程度不制约着论坛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活跃自身所能获取的与社会资本。网络论坛中,活跃彼此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紧密的社交联系?论坛活跃群体的格局如何?这些问题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关 键 词:网络论坛;社会网络;互动;关注
二、研究设计
(二)论坛活跃社交网络中仍存在局部的围绕某些核心ID的强连带关系圈
此外,尽管论坛活跃整体的关系网络结构较为松散,但从86个活跃ID的相互“关注”网络关系图中可以看出:部分活跃之间仍然存在较为紧密的双向互选关系。为了更加微观地把握论坛活跃的这一关系,本研究将86个ID之间的二元互动关系矩阵转换成只有互选关系的矩阵,绘制存在双向“关注”关系的活跃之间的互动图,然后对具有互选关系的活跃ID进行派系分析,考察其中的小团体以及每个小团体包含的。图2为具有双向“关注”关系的论坛活跃的社交网络图。从图中可知,86个活跃中,23个ID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活跃ID存在“互粉”关系。ID之间的“互粉”关系意味着2个ID具有一定的情感支持与信任,彼此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对方在论坛发布的信息,信息与观点的渠道非常通畅,彼此之间联系紧密。此外,派系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活跃(10个)之间形成了5个联系紧密的派系,处于同一派系中的行动者之间往往具有相对较强、经常与积极的关系,彼此频繁接触并交换资源,且同质性较强。然而,5个派系规模均较小,且派系重叠较多,可见,天涯杂谈活跃基于“互粉”行为的紧密社交联系仅限于小范围ID之间。
[3]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使用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一、问题的提出
1、兴趣的分化降低了活跃相互“关注”网络的密度
此外,论坛活跃彼此之间的“互粉”行为有时也变成他们获得论坛友谊与支持的社交手段。郭玉锦,王欢(2005)指出,报酬性吸引是网络交往中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人们通常会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网络论坛中,尽管“关注”关系的建立无需对方确认,但是否被“关注”对每个ID而言却具有极大的意义。一旦对某ID加了“关注”,关注者就被系统默认为此ID的粉丝。对于大多数论坛使用者来说,信源的权威性是其选择阅读内容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而粉丝数是目前代表ID论坛人气与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那些热衷于争夺“眼球”的活跃而言,互相“加关注”便成为提升论坛人气、获取“报酬性吸引”的一个互赢途径。
四、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中的格局与角色类型
此外,对于许多积极参与论坛讨论的网民而言,论坛是他们可以不用过多社会规范,进行表达与展示的场所。在这个各种力量争夺象征性资本的场域,作为积极的争夺者,他们大多自信甚至自负,竞争的关系使这部分论坛活跃更多地基于各自的立场与观点“划地为王”,依赖自己的论坛人气建立以为中心的社交网络。
本文利用论坛活跃的“关注”数据,解析论坛活跃群体的社交网络结构以及其中的格局与角色类型。研究发现,常态的网络论坛并非是一个群体极化的场所,大多数活跃彼此之间并未形成一种高度集中与紧密互动的联系。观点的多元与碰撞、人气的争夺与消长仍然是现阶段网络论坛的生态特征。由于本文属于个案研究,在样本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后续研究中,有必要利用其他论坛参与者数据对本文提出的结论作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
三、论坛活跃相互“关注”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网络论坛活跃的“关注”数据,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论坛活跃基于“关注”行为的社交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解析论坛活跃群体关系网络中的格局与角色类型。研究发现: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整体呈现出较为扁平与去中心化的结构特征,但网络中仍然存在小规模的围绕某些核心ID的强连带关系圈;不同的论坛活跃在活跃群体关系网络中分别扮演着局部核心角色、型角色、支柱型角色、依赖型角色以及边缘角色五种类型。
为了更为细致地分析不同论坛活跃“关注”他者的行为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格局,本研究通过对论坛活跃中指标的分析来做进一步探讨。学者们认为,一个与多个他者有直接关联的行动者往往居于网络的中心地位,从而拥有较大的,因此,程度中常常用来衡量谁是团体中最主要的中心人物。在有方向网络中,程度中又分为外向程度中和内向程度中。而中介中则用来衡量行动者在网络中作为媒介者控制资源流动的能力。本研究认为,活跃相互“关注”网络中,ID的外向程度中反映出ID主动“关注”论坛其他活跃者的程度,内向程度中反映出ID在论坛活跃群体中的声望,而ID的中介中则反映出该ID在所有活跃中作为“桥”操控信息流的能力。
网络论坛中,活跃尽管是基于同构型兴趣而聚集到一起,但论坛“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聚集特点”实际上是值得商榷的。正如白探讨网络交往特征时所言,BBS中可供讨论的话题非常广泛,的选择极易表现出分散性。同一网络论坛中的活跃所关注的兴趣领域大多呈现出细分的特点,兴趣领域的细分直接反映在活跃的“关注”行为上。选择合适的人作为信息源和咨询对象是人类信息行为的常见现象。网络论坛相对的书写特性以及按时间排序的内容呈现方式,使论坛信息表现出庞杂、过量、无序的特点。面对论坛海量速变的信息,将自己感兴趣的用户加为“关注”对象,成为论坛使用者减少信息浏览的不确定性,提高自己信息获取效率的一种手段。拥有各自专注领域的论坛活跃会基于自己的特定兴趣而“关注”特定的个人,将“关注”行为作为其选择与裁剪信息的手段,而这势必会降低整个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的密度与凝聚度。
第五、边缘角色。此类活跃ID属于既没有过多“关注”他人,也没有他人过多“关注”的类型,在论坛活跃社交网络中占有的社会资本非常少,属于活跃群体中的边缘人物。但这类ID在论坛活跃中占比最多,达到75.6%,其中, 31个ID在活跃群体社交网络中,与其他活跃者无任何联系,属于完全孤立的节点。这进一步证明,网络论坛活跃彼此之间的社会联系较为松散,大多数活跃的论坛行为都处于去中心化的无“组织”状态。
(一)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整体呈现较为扁平与去中心化的结构特点
上述分析表明,网络论坛活跃之间的社交联系并不广泛,关系网络的密度与凝聚度不高,且不同活跃在“关注”行为以及社交规模上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大部分ID处在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的边缘,网络论坛活跃基于“关注”行为的社交网络呈现出较为扁平与去中心化的特点。这一网络结构特征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为了直观展现论坛活跃相互“关注”的互动结构,本文首先对相互“关注”矩阵进行社会图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每一个节点表示一个活跃,他们之间的连线表示存在“关注”关系,箭头表示“关注”的方向。从图中可知:86个活跃中,51个ID基于“关注”行为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社交关系网络;另有两对活跃则游离于51个ID相互“关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之外,未与大多数活跃产生直接联系;剩下31个ID则属于孤立点,既没有被其他活跃者“关注”,也没有“关注”任何活跃者,这部分ID占整个活跃的36%。同时,网络密度分析结果显示,相互“关注”矩阵所反映的活跃社会网络密度仅为0.0334,密度值偏低,说明该网络之间的节点联系非常松散,交往不够密切。社会网络分析中,密度是一个用来测量网络中节点之间联系紧密程度的指标,网络密度越大,该网络对行动者的态度与行为产生的影响也越大。此外,计算活跃两两之间的邻接距离,结果显示平均距离为2.314,建立在距离基础上的凝聚力指数为0.101,表明该整体网络凝聚力不够。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尽管同为论坛积极的发帖者,86个活跃之间却并未形成较强的社会联系,彼此的相互“关注”行为不够普遍,论坛活跃的对外“关注”并未局限在特定的圈子内部。
第二、型角色。这类ID共有9名。对9名ID的各中指标分析发现,此类ID对其他活跃者的论坛言行缺乏兴趣,在活跃群体网络中,对外“关注”他人的程度极低,外向程度中均值仅为0.63,但却拥有相对较高的人气,内向程度中均值达到9,即平均而言,此类ID的论坛言论能够第一时间被9个活跃阅读,一旦被转发或评论,发布的信息能够借助活跃群体中
10.5%的个人社会网络进行多级。然而,此类活跃基本无法充当“桥”的功能,中介中均值极低。尽管此类ID基本没有“关注”其他论坛活跃者,但对他们的社区关注数进行考察发现,除1名ID的关注数为0外,其他活跃ID均有或多或少的对外“关注”行为,对外关注数最高达到436。可见,这类ID中的大多数并非真正缺乏社交意愿,而只是表现出一种较为清高的姿态,无意与争夺资本的竞争对手建立联系,其社交网络处于活跃群体网络的外部。因而,此类ID属于网络中的型角色。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传统网络论坛发展阶段,学者们普遍认为,基于论坛的网络交往主要体现在围绕特定话题开展的互动讨论上,论坛人际关系呈现出动态的、欠稳定的特性。然而,如今这一针对BBS网络交往的认知正发生着一定的改变。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型网络论坛开始借鉴微博的社交模式,为使用者提供以“人”为指向的“关注”服务。网络论坛中,除了基于话题兴趣开展的网络讨论外,以“人”为导向的社交活动正逐渐成为网民论坛使用时的普遍行为。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论坛间的“加关注”。作为一种主动订阅他人论坛信息的行为,网民通过对感兴趣的ID“加关注”的方式,可以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即时获取关注对象在论坛发表的所有信息内容,与关注对象之间建立一种无需对方确认的社会联系。
鉴于“论坛活跃”的筛选必须被置于具体的群体对象中,考虑数据收集的难度与研究的可行性,本文以个案方式展开研究,选取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天涯社区“天涯杂谈”子论坛的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判断抽样方法,将半年时间内天涯杂谈精品文章的主贴作者与前三页回帖者作为参与者样本,共获得25641名ID。在综合考察25641名ID总体发贴情况之后,将半年内在天涯杂谈发表主贴数超过40贴或发表回帖数超过600贴的ID确定为论坛活跃,最终获得86个样本。样本获取之后,本研究再利用ID的个人主页收集活跃彼此之间的相互“关注”数据,以构建矩阵。所谓相互“关注”,在本文主要考察论坛活跃彼此“关注”对方的情况,只要A单方面“关注”了B或B单方面“关注”了A,两位活跃之间的“关注”关系便视为存在。矩阵具体构建方法为:行表示“关注”者,列表示被“关注”者, “1”表示两位论坛使用者之间的“关注”关系存在,“0”表示“关注”关系不存在,矩阵主对角线的值定义为0。相互“关注”矩阵是一个非对称矩阵。本文采用的分析软件主要为UCINET6.0。
尽管论坛活跃整体不具备较强的社交联系,但相互“关注”网络的小团体分析显示,少数活跃之间仍然存在相对较强、经常与积极的关系。社会网分析中,行动者之间的互选代表着强关系,单选代表着弱关系。其中,强连带被视为一种情感连带,具有强连带关系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彼此能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传递影响力和信任感(魁克哈特,1992)。论坛活跃基于“互粉”行为建立的强连带关系反映出两者的同质化倾向。通过相互“关注”行为,活跃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彼此的动态,通过评论、转发等手段对各自的帖子言论予以支持;同时,面对论坛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志趣相投的活跃之间利用“加关注”,可以在选择性机制的第一个层面直接摈弃某些信息,实现信息过滤的效果。可见,在整体凝聚力较低的论坛活跃群体社交网络中,仍然存在一定规模的围绕某些核心ID形成的互动关系网络,少部分ID之间利用相互“关注”建立了较为紧密的社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