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群租不能一禁了之,需更高层面的立法来规范
位于贵阳市花果园的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面积约130平方米,经过改造,被隔成了六个单间,每个单间的月租金从700元到1150元不等。
每年六七月份都是住房租赁旺季,巨大的需求催生了多种租赁市场乱象,群租房就是当中最常见的一类。形形色色的住房分割改装,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住客,却给全社会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
7月8日,新版《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范本发布,规定:禁止群租房、隔断房,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
早在2011年,住建部就出台《商品房屋租赁管理规定》,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然而近十年来,群租房却俨然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顽疾”,屡禁不止。阳台变厕所,三室变六室,群租房,为何难治理?症结在哪里?7月10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卫民和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群租房 痛在哪里?
新闻链接:中国流动人口租房需求规模
国家卫健委2018年底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达2.44亿。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预计还将保持在2.4亿以上,租房人口规模接近2亿,其中,三分之二的人租住的将仍旧是个体房东提供的私房。
刘卫民:不能以安全为代价解决住房困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卫民:群租房有现实需求,但付出的成本就是安全性。每一种建筑设计都是兼顾了多方面考量的,承重、坚固度、采光、水电接入等,都有它们的使用极限,即便什么都不改动,只能容纳4个人正常生活的地方,一下增加到10个人,所有的设施都会承载不了。何况大部分群租房,非法改造都是常态,安全隐患也成倍增加。
所以,出台禁令也好、规范也好,对出租人固然是一种约束,对消费者也是一个提醒。生命只有一次,不值当为一些眼前利益冒险。
马光远:禁群租重要 分析症结更重要
央视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禁很简单,可这么多年屡禁不止,那我们就要问为什么?
首先,可能禁不住,你没有那么大精力,没那么多人每天去检查,毕竟现在大多数还是个体形式租赁,你怎么可能到每家每户检查有没有打隔断?
第二,真的需要。有些人真的没办法,有些群体收入就是这么多,他不去租这样的房子,他要么住地下室,要么就没有房子可租。
所以,不是说因为群租多了,群租带来了安全隐患,就一禁了之,我们是坚决支持治理群租的,但办法应该很多。
群租房 结,如何解?
新闻链接:多地规范约束群租房
2017年11月,《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发布,要求租赁用途为居住的房屋,人均租住面积不得低于南京市有关规定;承租方擅自增加居住人数的,出租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收回房屋;
2017年12月,《合肥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发布,除明确不得用于居住的情况外,还规定转租房屋时,需提供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转租的证明。
《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草案)》规定,出租屋承租人人均使用面积少于5平米,或将非居住用途的空间用于出租的,出租人将面临5千至3万元的罚款。
刘卫民:多种渠道提供经济适用的租赁住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卫民:除了禁,还要疏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多渠道提供经济适用的租赁住房。当下,中国住房市场,租赁市场分量越来越重,如果安全且经济适用的住房越多,人们拿安全做代价,低价获取居住条件的冲动或者内在动机就会被削弱。
对房东房源的系统化管理;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住房租赁市场,以更高效率大批量提供住房;还有政府以适当方式介入这一领域,都可以考虑。
马光远:既要禁 更要增加合法供应
央视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国内租房市场有两个短板,第一个,相比住房销售市场有很多法规,租房市场的还太少;第二个,机构投资者供应太少,大量房子都是个人的,你在外面搭建个东西城管能看到,你在房间里鼓捣,哪那么容易知道。
如果有机构参与,或有很多机构提供出租房的话,哪怕做隔断,也一定是符合安全要求的。住房市场是多层次、多元的,需求和供应都一样。有了机构的参与,监管也会更好办,盯着它们就行了,你盯每个房东怎么可能?
刘卫民:要进一步规范发展租赁住房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卫民:从供给面来看,我们应该在租赁住房的技术标准上做一个更明确,或更因地制宜的设计,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和住房问题相对不那么紧张的三四线城市,可能对于群租的界定,对房屋经济适用性的标准是大不一样的。
从需求侧来看,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住房支付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人群都是客观存在的,是救济,还是保障?或仍然可以用商品化的办法来解决,可以更有针对性一些。
马光远:中国需构建更加包容的租房公共政策体系
央视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中国租房市场已经这么重要,涉及到这么多人的利益,我们需要更高层面的立法来规范;第二,需要更多公共政策资源的投入,包括行政资源、人力、物力来关注服务这个市场;第三,要有有效的政策设计,鼓励更多机构参与这些能够给中下收入阶层的人提供住房的体系,增加供应。这个鼓励不是口头喊,要让他们得到实惠,这个要包容。(央视)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