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舟长篇小说《敦煌本纪》研讨会发言摘录——《敦煌本纪》是为中国精神立本纪
研讨会发言摘录——
《敦煌本纪》是为中国精神立本纪
《敦煌本纪》是给我们一个看中国的视野
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中国五千年历史,包括近代以来的历史之复杂壮阔、中国精神之复杂壮阔,叶舟在《敦煌本纪》这里选的这个点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20世纪初这个时间节点,也是我们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关节和缝隙。《敦煌本纪》选敦煌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个点上写一部本纪,我觉得是为中国人立本纪,为中国精神立本纪,这里既有叶舟深刻的、深切的情结,同时我觉得在这个选择中我们确实可以感觉到,这个点上反而把那个贯通着古人和今人、贯通着古代和现代、贯通我们这个民族的向西的方向和向东的方向、贯通我们民族的那些基本精神、基本气概、基本气质、基本伦理,让我们能够一直走下来而且还走到现在的那些基本东西,有了一个特别壮大、特别自由自在的展示。所以,看敦煌,看《敦煌本纪》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是看中国,也是给我们一个看中国的视野。中国之了不起,中国之大,不仅仅是幅员广大,还表现在有敦煌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和精神上的回旋之地,这也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的来源。《敦煌本纪》这个名字是如此辉煌,不要看他写的只是20世纪初那样一个空白点,我觉得其立意是在于写我们这个民族根子上、根性上的那些精气神。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令人百感交集、令人神往的大书。
希望甘肃作家创作出更多有筋骨的好作品
陈青(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叶舟写的虽然是20世纪初期敦煌的故事,但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元气满满、铁骨铮铮,洋溢着青春朝气和雄浑气象的敦煌。我们省委宣传部对《敦煌本纪》高度重视,不仅是因为这部作品入围了今年茅盾文学奖的十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作品洋溢着一种精神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上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这是对文艺事业十分精辟的论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也讲道:“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恢宏征途中,在脱贫攻坚、决胜小康,并向第二个一百年奋力迈进的关键时候,不断弘扬这种中国精神和气象,讲好中国故事,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凝结起磅礴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浩荡不衰的文脉和血脉之所在。
中国作协召开这次研讨会,既是对这部作品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甘肃文学事业的支持和期许。希望我省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力度、有温度的好作品,真正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不断增强“四力”,为繁荣甘肃文艺事业、不断丰富中国文学版图,不断从高原向高峰奋力攀登,以优异作品来回应这个伟大的时代,来回馈广大的人民群众。也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叶舟同志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创作丰收。
支持优秀人才做好文学创作
王光庆(甘肃日报社社长,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叶舟109万字的长篇小说《敦煌本纪》,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消息传来,甘肃日报社全体干部职工倍受振奋和鼓舞,从那时到现在,与叶舟和《敦煌本纪》有关的作家访谈和作品评论等,在省内外一些有影响的报刊频现,在网络和新媒体热转,成了甘肃文坛现象级的一件热点事件。这是叶舟继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在2014年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后,他的文学创作达到的又一个高度,收获的又一份殊荣。我深知,这是一位作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敦煌、对敦煌文化痴爱迷恋的那份厚重情结;是一位作家对一个重大题材的小说创作所抱有的那种十年磨一剑的严谨态度和艺术追求,才有了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这部皇皇大作。有耕耘就会有收获,茅奖提名就是对叶舟无数个日日夜夜秉烛达旦辛勤笔耕的最好回报。
甘肃日报社一向十分重视对包括叶舟在内的优秀人才的培养,为他们在各自创作领域取得成绩创造良好条件。专门设立了叶舟工作室等,支持优秀人才做好文学创作,为繁荣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叶舟是属于甘肃的,更是属于中国的,期待他的下一部高峰之作问世,为甘肃争光,为甘肃添彩。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