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民生

老公房“网红电梯”背后的民生逻辑

中青报·中青网 王烨捷

上海老公房“网红电梯”背后的民生逻辑

开栏的话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小康的成色和温度,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为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刻,本报近期派出多路赴各地开展调研活动,记录那些普通人正经历的小康之变,以及那些为了小康目标付出的努力与拼搏。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专栏,讲述你我他身边的幸福故事。

---------------

黑灰色的外框,搭配全透明玻璃,每一台电梯都自带360度全景景观窗。这不是上海外滩、陆家嘴黄浦江边的豪宅,或者5A级写字楼,而是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临汾路375弄小区加装的19台便民电梯。

“每栋楼,都是100%同意加装。”临汾路375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吕文洁介绍说,小区第一栋安装电梯的是1号楼,这栋楼从2015年就开始动议加装电梯,但直到2018年年底才完成改造。

一个主要的“拦路虎”,就是“绕不清谁该出多少钱”。

“一楼肯定不出钱,二、三、四、五、六楼怎么出钱?按楼层每家递增10%行不行?”375弄1号楼的故事,至今仍深刻地印在吕文洁的脑海里。

老人下楼难,促成老楼安装电梯

吕文洁回忆,当时提出加装电梯动议的是1号楼楼组长。有一次,住在6楼的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生病了,打了120叫救护车。但救护车上只有一名司机和一名护工,楼栋没有电梯,没法把老人抬下楼。

60岁的楼组长看到这个情况,自己上去背人。吕文洁说,这名楼组长与救护车护工一起把老太太从6楼背到4楼,实在背不动了,又在楼栋里动员了另外3个退休老人,多人合力才把老太太送上救护车。

这次“老人给老人送医”事件,引发了整栋1号楼的思考,也引起了居民区党总支的关注。楼组长动议,每家出点钱,加装一部电梯。但电梯造在什么位置、每家出多少钱等问题,始终没达成一致。

在已加装完电梯的1号楼前看到,电梯加装的位置,对西边套的6户人家和中间套的6户人家造成影响——西边套的东向采光被挡住了,中间套的厨房采光被挡住了。

吕文洁介绍,居民区后来牵头在1号楼成立“加梯临时党支部”,由楼里的党员代表带头专题讨论“怎么出钱”“如何游说”“电梯装在哪里”等问题。最终确定的2楼7%、3楼13%、4楼20%、5楼27%、6楼33%的出资比例,成为后来整个街道乃至静安区全区的加梯“金标准”。

加装电梯从“个案”走向“量产”

上海市静安区,是一个典型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这里有每年创造亿元税收的跨国公司总部大厦,有中外游客最爱的海派石库门建筑群,也有像临汾路375弄这样的老公房。

以临汾路街道为例,它下辖20个居民区,80%的住宅楼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687个楼组中有1507个楼组无电梯,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3楼以上的“悬空老人”,在60岁以上户籍老人中占比达到13.4%。2019年、2020年,临汾路街道连续两年将“支持老公房加装电梯”列为街道一号工程。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首次将老公房加装电梯50台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

家住临汾路375弄1号楼2楼的李阿姨特别支持加装电梯,尽管住在2楼,她仍在每次议事讨论中强烈支持安装电梯,“老伴当时生病,好几个医生、邻居一起帮忙把担架抬下楼,太吃力了。我深有体会!”

如今,李阿姨每天都会坐电梯下楼,买菜、散步、找邻居聊天。“以前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天天憋在家里,现在方便多了。”李阿姨说。

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在大调研大走访中,密切关注3楼以上住户的下楼需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加装电梯,推动加装电梯从“个案”走向“量产”。目前,临汾路街道启用、在建、在批的加装电梯达到61台,辖区范围内17个无电梯居民区有16个实现加装电梯“零的突破”。

临汾路375弄小区里,现在专设了一个居民议事大厅,所有有关加装电梯或者其他办事事项的流程都在这里“一目了然”。居民有需求,按照流程填表格,再按照“指示牌”走进不同的服务房间,就能把流程大致走完。这成为其他居民区、街道学习的“重头戏”——流程化、透明化管理模式,这种做法可以给“加装电梯”这项工程提速。

吕文洁告诉,该居民区现在有一套成熟的“加装电梯”流程,最快的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全楼讨论和标准确定。最近的一次加装,375弄12号楼1个月内全员签字同意,“电梯临时党支部”多次组织居民召开议事会,最终确定12号楼由4户高层人家集中出资完成电梯改造。

这些都得益于上海市静安区总结的“123加梯工作法”——“1”是组建电梯临时党支部,把街道、居委、小区、驻区单位的党员都动员起来,形成合力;“2”是成立加装电梯工作室和社区法治中心两个支撑机构,同时编制“小蓝书”“小红书”两本指导手册,让“零基础”群众“一看就懂,照着就办”;“3”是用水电煤移位配套工程纳入老小区改造、为加装电梯单元的低楼层居民做美丽楼组改造、成立居民自管小组和电梯自治基金三项惠民举措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这套工作法,在上海市静安区全区通用。只要遇到老旧小区要加装电梯的情况,街道、居委干部就会拿出“小蓝书”“小红书”,先自学一番,再开始动议。

在静安区,现在共有在建、在批加装电梯188台,累计完工启用电梯为52台、正在施工62台,历年来受惠居民户数共3187户。

上海正以实际行动践行“把人民的向往作为城市治理的方向,把人民的需求作为城市治理的追求,把人民的痛点作为治理的重点,把人民的感受作为检验治理成效的标尺”这一“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