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全国楼市陷低迷 业内人士:毫不意外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5日讯( 李方)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49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住宅投资10769亿元,增长3.7%。与此同时,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均出现全面同比下滑,不少数据下滑幅度明显。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同比数据下滑明显主要是由于2021年1-2月市场热度高。但另一方面,2022年市场信心不足,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以往热度较高的二线城市,市场都处于相对底部,市场信心还未恢复,预计3月各地在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市场将逐步迎来复苏。
数据显示房企投资信心未恢复
据统计局数据,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844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3514万平方米,增长2.0%;房屋新开工面积14967万平方米,下降12.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0836万平方米,下降14.9%;房屋竣工面积12200万平方米,下降9.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915万平方米,下降9.6%。
商品房销售方面,1—2月份,商品房销售额15459亿元,同比下降19.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1%。商品房销售面积157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3.8%。
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5143亿元,同比下降17.7%。其中,国内贷款4105亿元,同比下降21.1%;利用外资7亿元,下降27.4%;自筹资金7757亿元,下降6.2%;定金及预收款8027亿元,下降27.0%;个人按揭贷款4124亿元,下降16.9%。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小嫱分析认为,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创2020年7月以来新低,连续11个月降低,虽然自2月以来各地开始松绑调控政策,但目前房企的投资信心仍未恢复。
“销售方面,虽然政策逐步松绑,但由于时间较短,目前购房者的入市意愿并未大幅提升,从监测数据看,重点10城二手房节后呈现周周回升的迹象,但新房并未有此趋势,本轮市场可能由二手房先行回升。”王小嫱说。
央行日前发布的2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以按揭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出现自有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而在今年1月份,该数值为新增7424亿元。
房企融资即将走过最困难阶段
“数据下跌毫不意外。”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中国经济网表示,全国商品房销量回落的态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是由于2021年1-2月市场热度高,且2021年上半年市场热度总体偏高,预计今年上半年同比去年商品房成交数据仍将持续处于下降态势。
“另一方面,2022年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张波表示,当前无论是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还是以往热度较高的南京、合肥、杭州、宁波、成都等二线城市,市场都处于相对底部,虽然房贷政策的放松让一些城市的成交量出现一定反弹,但市场信心还未恢复,预计3月各地在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将逐步迎来市场复苏。
从数据来看,1—2月份房企整体融资情况依然不乐观。张波认为,当前整体融资的大环境不断转好,但融资总额的提升需要一个阶段,预计二季度房企融资将迎来全面上升,目前正处于明显的转折点,房企融资即将走过最困难阶段。
“3月,宽松政策环境仍存,但疫情卷土重来,国际环境紧张,加上去年3月也是成交高峰期,预计3月的销售同比仍不能扭转负增长迹象,有可能今年5月左右销售同比止跌转升。”王小嫱说。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近期不论是按揭贷款还是企业融资,都有宽松政策出现,整体市场有望在3月份后,逐渐释放积压房贷,市场也有望平稳发展。但按照目前调控政策叠加需求变化,率先回暖企稳的肯定主要是一二线城市。但因为疫情的影响,预计2022年市场升温幅度不会大。”
中国经济网
(1-2月全国楼市陷低迷 业内人士:毫不意外)
红楼之水溶玉心 http://www.xinzhiliao.com/zx/xinde/5419.html- 标签:香气by公子优,上帝保佑美国,盗梦空间电影下载,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1-2月全国楼市陷低迷 业内人士:毫不意外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5日讯( 李方)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
- 释放积极信号 房企主动披露债务规模及融资安排
- Z世代租赁消费趋势:不委屈自己,租房最看重房屋品质
- 2022年楼市开局:投资小幅增长 销售好于预期
-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下行态势得到了减缓
- 国家统计局:商品房均价跌破万元,同比跌超一成
- 秀峰房产管理处坚决防止以虚假信息骗取 公租房租赁补贴的行为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
- 取消新房限价,下调保证金,东莞救市从土地端入手
- 港股震荡内房股集体下挫,多家房企跌幅超10%
- 银保监会提示风险:不把消费贷用于买房、炒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