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民生

桂林变绿记

桂林变绿记

  图①:桂林市雁山区一个采石场的对比图片,上图拍摄于2015年4月,下图拍摄于2021年10月。

  图④:桂林市阳朔县兴坪古镇大河背村的对比图片,左图拍摄于2006年11月,右图拍摄于2021年6月。(图片来源: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新华全媒发布)

  但最直观“看”到桂林“色”变的,却是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的专家们。日前,他们发布了几组分别拍摄于2006年和2021年的卫星遥感图,通过比对直接得出了桂林变绿的结论。

  采石,为很多像毛智陆一样的矿工家庭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入,也一度成为一些地方很重视的产业。但时间暴露了长期粗放式露天开采的恶果:山体裸露、扬尘弥漫、寸草不生。

  “基本上晴天都会放炮,村子飘着白色烟尘。”毛智陆指着如今已经复绿的石山告诉记者,原来山上都是白灰色的,后来修复的时候,靠人力把泥土背上去才能种树。

  石山滥采,也导致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当时,村子的地下河水洞就曾被沙石堵塞,村里本就稀少的耕地在汛期经常遭受内涝。

  2015年,卫星视角下的暗嵅采石场,像一片长在绿色皮肤上的白色溃疡,深深刺痛了我们的视觉神经。

  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原总工程师俞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漓江流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层稀薄、植被生长不易,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恢复难度很大。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6年底,桂林以雷霆手段关停采石场超过110家,漓江流域内所有采石场全部关停,并以“一场一策”的办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以及桂磨公路旅游通道周边21个采石场开展生态修复复绿工作。

  一同回来的,还有石山上的草木和络绎不绝踏青徒步的游人。不再担心内涝的村民开始收获种植果树的喜悦,招待客人的农家乐也开起来了。复绿的石山,俨然成了新的“金山银山”。

  在毛智陆的设想里,村里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能吸引游客来游玩赏花,石山对面的一方草坪水塘很适合开辟成露营地,当地传统而独特的泼水灌溉可以开发成亲子体验游……

  最近,他参加了乡里组织的直播培训班,简单的一次尝试就收获了过万观众,他准备让村里的年轻人都加入进来。

  但他仍喜欢不时地从安置小区回到漓江边的“老家”看看。他的家族在岛上有记载可循的就有6代,那些不为外人知晓的洲岛纪事、草木、土石,都是他从小耳熟能详的。没有人比他更懂、更深爱这座洲岛。

  过去,黄岗和大部分洲岛居民一样,在岛上经营了一家鱼餐馆。滨江的美景,为他带来每年超过10万元的收入。

  据黄岗回忆,由于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餐馆厨房的污水直排漓江;有些服务员图方便,直接把剩菜剩饭倒进江里……

  当时的市区段十里漓江岸,鱼餐馆密布。有更甚者,为了建鱼餐馆砍伐洲岛原生树木、硬化漓江沿岸土地,有的还在江边开设鸡鸭养殖场、搭建简易旱厕,在河堤上堆“垃圾山”,以致每次漓江涨水,旱厕里的粪便和垃圾都漂入漓江。

  2014年,执法人员沿叠彩区南洲大桥往下一路摸排,经蚂蟥洲、伏龙洲至瓦窑船厂,再经磨盘山大桥、竹江码头至草坪回族乡,鱼餐馆数量超过100家。

  桂林市委、市政府投入近百亿元,依法取缔漓江、伏龙洲、蚂蟥洲、南洲、大洲上严重的水体污染源,迁移漓江城市段全部住家船,清理漓江干流城市段、桃花江等水域网箱养鱼……

  2018年,伏龙洲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开工。经过水环境综合治理,绿地、湿地以及植被修复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伏龙洲段流域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

  2021年,蚂蟥洲、大小洲的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也顺利开工。项目完成后,将永久解决洲岛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切实改善洲岛的综合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漓江岸线景观品质。

  就在不久前,黄岗受邀上岛参观修复成果。看到“青山碧水,伏龙卧波”的家园回来了,老人很是高兴。现在,老人很乐意分享漓江洲岛的往事,他希望,这些故事始终能作为桂林靓丽风景的一部分存在。

  秦升的家在阳朔县兴坪镇渔村村委大河背村。每天和父亲撑着竹筏在漓江上捕鱼捉虾,与享誉世界的漓江景点“黄布倒影”和“九马画山”朝夕相处,是他对童年最快乐的记忆。

  如今,他接过父亲的竹篙当起了漓江筏工,为络绎不绝的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每当竹筏行至黄布倒影的最佳拍摄点,秦升就会提醒游客拿出20元人民币拍照打卡。他说,再没有比从人民币上看到自己家乡美丽风光更让人自豪的事了。

  在什么赚钱就种什么的那些年,村民们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可碍于土地有限,怎么种都填不饱肚子。

  看到别的地方开农家乐赚钱,村民们也想借对岸兴坪码头的游客潮发家致富,一时间村里尽是各种违章搭建,垃圾污水遍地。一到汛期,村边河滩泥泞不堪、恶臭阵阵。

  2006年11月,卫星扫过大河背村的照片显示,这座三面环漓江、本来坐拥绿水青山优质资源的村庄,河床裸露、江滩荒芜……

  2019年,转机到来。自治区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启动实施桂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项目,这其中也包括了位于大河背村的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工程(二期)渔村渔业队修复项目。

  在统筹进行的岸线修复、景观美化、污水治理、防洪建设之后,大河背村漓江岸线平方米。在保持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完整性的同时,也保持了自然生态的原生性。

  2019年,大河背村接待游客数量仅为14万人次。生态修复后的第二年,即使是受疫情影响,其旅游接待人数还是翻了一倍有余。而在整个桂林,像大河背村这样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有580个,超过146万人从中获益。

  眼下,尝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甜头的大河背村村民对发展旅游有了更长远的规划:村里成立了一个旅游公司,将观光车、民宿、农家乐都纳入统一管理,统一收费,制定服务标准,落实安全管理和,一切都要规范起来;村里的土地也要统一规划,发展休闲农业游,让村里的旅游产品更丰富……

  “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这是习总对漓江的厚爱、对桂林的殷切嘱托,也为桂林人持之以恒的“绿水青山保卫战”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护漓江,兹事体大。桂林始终牢记习总“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的使命。

  2019年,为进一步推进漓统生态修复,桂林市编制了《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方案(2019-2025年)》,预算总投资918.8亿元,重点实施漓江综合治理、漓江生态保护、漓江生态修复、城市生态提升、产业生态提升及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重点支撑六大工程,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

  我们俯瞰漓江——沿江洲岛、湿地、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修复面积近20万平方米,漓江“颜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后,漓江必将报之以琼瑶——以漓江百里生态旅游示范带为引领,辐射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农村农家乐、民宿、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让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而随着乡村振兴引擎点燃而逐渐形成的“全景旅游、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共享”民生发展新局面,让桂林的“色变”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漓江两岸生态环境、绿色产业、民生福祉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共赢,是桂林人正在走着的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桂林“色变”,在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也展示着绿色发展和以人民为本理念带来的社会巨变。

  展望未来,桂林人开始期待:下一个十年轮回,卫星“天眼”下的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又会有怎样美丽的色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市采购网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