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山水醉 十年奋进歌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山和水是桂林城市的灵魂。山水的灵气,也为桂林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党的以来,桂林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考察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发展定位,砥砺奋进、笃行不怠,精心谱写奋进新时代的“桂林篇章”。
十年来,漓江两岸风潮涌。桂林上下牢记领袖嘱托,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聚焦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源源不断地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十年来,城乡处处幸福歌。桂林市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安全环境,并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城乡美丽巨变和百姓美好生活,富裕和谐的桂林大步走来。
这是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十年,是桂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是桂林城市名片擦拭得最亮的十年,也是桂林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多的十年。
一城山水醉,十年奋进歌。500多万桂林人用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在绿水青山间交上了一份“时代答卷”。
悠悠漓江清如许,青山碧水“桂林蓝”。这是桂林的“金字招牌”,也是桂林发展奋进的重要“资本”。
十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以保护漓江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位置,一场持之以恒的“绿色坚守”被传承延续。
科学保护漓江,是桂林人的神圣使命。党的以来,桂林持续深化漓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改革,以系统治理全力推进“治乱、治水、治山、治本”的“四治”工程,打响了漓江生态综合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漓江水源林保护、沿岸绿化花化彩化;创新构建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纪检监察、法规管控的“四位一体”法治保护体系,重拳打击破坏漓江生态环境行为。
2021年4月25日至26日 中央总、国家主席、主席习到桂林考察,湘江之畔祭英魂,桂北乡村探振兴,漓江之上察生态……总一路走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保护好桂林山水、建设最宜居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等新使命新要求,为桂林高质量发展确标定向、擘画蓝图。这是25日下午,习在桂林市阳朔县,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新华社记者申宏 摄
2021年4月,习总考察桂林时,曾深情叮嘱要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并赋予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保护好桂林山水等新使命、新要求,为桂林做好漓江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殷殷嘱托,扛起使命担当。此后,漓江生态保护工作迎来再次“升级”。2021年以来,桂林市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首要位置,坚持把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出台一系列专项规划和专项监督意见,全面强化漓江流域整治、保护和提升。
在持续科学保护漓江的同时,桂林市还持续以科技手段为依托、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保卫战,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2022年8月9日 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约54.91亿元。该工程以漓江干流及九条支流为脉络,以南岭山、架桥岭等主要山脉为骨架,以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等12个自然保护地为生态关键点,划分漓江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共14个保护修复单元,安排生态保护修复8类修复工程,共83个子项目。 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十年来,桂林PM2.5、PM10平均浓度连续6年双降,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1.87%;漓江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桂林地表水水质排名连续2年居全国前三。2021年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2022年漓江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桂林是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国际范”、“世界级”一直是被视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的目标。
2012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4月,习总考察桂林时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桂林城市发展的定位指明了方向。
从“国际旅游胜地”到“世界级旅游城市”,一脉相承,接续发展。十年来,桂林坚持高标准的定位,探索高要求的发展路径,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绘就一幅魅力无限的城市发展图。
老城主打厚重文化,新城彰显现代气息。十年来,桂林依托山水文化脉络,打破交通瓶颈、优化城市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品位,让千年的老城向美而生。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十年来,迅速崛起的临桂新区秉持绿色城市建设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一座绿色生态之城、人文荟萃之城、宜居宜业之城。
产业融合发展为山水之城注入新动力。十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做出工业振兴的战略决策,与此同时,农业、服务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同步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破解了保护与发展难题的“桂林密码”。
十年来,桂林打造了电子信息、生态食品、先进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型建材、绿色家居家电等六大产业集群,高质量产业体系已成规模。华为、格力、领益智造、阳天电子、引领科技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项目相继落户桂林,形成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
十年来,我市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1家,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0多个,人才资源总量和质量排在全区前列。全市1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占全区总数的22.4%,位列广西第一。15家企业入选广西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量位列广西第一。
桂林还是一座交通枢纽之城。十年来,桂林高铁运营里程占全区通车里程近1/4,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715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1.21万公里。“两小时经济圈”将继续带领桂林驶向发展的春天。
“一城文化满城绿”。坚持文化铸魂,不断提升桂林核心竞争力,这是桂林十年发展路上的又一闪亮“注脚”。
2016年4月26日 正阳东巷历史文化街区、逍遥楼建成开放。这两处文化地标的修缮重建是桂林市委、市政府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周边街区形成了一个近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唤醒了桂林人的历史记忆。这是逍遥楼开楼仪式。 唐侃 摄
桂林有着上万年的史前历史和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这里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洞穴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文化、以靖江王城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以湘江战役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这些,构成了桂林文化的强大力量。党的以来,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桂林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奏出了美妙“音符”。
十年来,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靖江王府与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持续推进;桂林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文化保护实体法《桂林市石刻保护条例》;千年灵渠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脊梯田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十年来,一批重点历史文化经典项目得以建设、恢复、改造,逍遥楼、正阳东西巷、王城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传承桂林历史的新地标;一批“高大上”的文化项目相继落地,历史文化与时代脉搏紧扣,提高了城市文化与旅游品位。
十年来,桂林深度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深挖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精神特质,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创新高地,进一步打响桂林红色品牌。2018年以来,桂林市陆续完成217处、421个湘江战役遗址的发掘工作,包括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在内的“三园三馆”和遗址遗存修缮保护68个项目竣工。2019年9月5日,挂牌成立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9月12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仪式在全州举行。自落成以来,纪念设施已累计接待参观者1370余万人次。2021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的全面开工建设,串联起了红军过广西沿线重要遗址遗存、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为老区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2019年8月26日 红军长征湘江纪念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以及遗址遗存修缮保护等68个项目完成。这些纪念设施建成后,各界群众接连不断前往参观,缅怀先烈,让那些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忠诚、何为信仰的先烈能被后人记住。2019年9月12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仪式、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桂林市全州县举行。广西日报记者黄克、梁凯昌摄
当深厚悠久的桂林历史文化资源一一盘活,一个个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化元素重现在老百姓视线中,桂林也因日益提升的文化自信而激荡起奋进发展的力量。
党的以来,桂林山水间的绿色田野里,开启了一场关于美好幸福的“麦田守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桂林市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汇聚全市之力众志成城战贫困,齐心协力奔小康,全面绘就桂林乡村振兴图。
脱贫攻坚是一份历史“答卷”,交卷时间是2020年。从2016年到2020年,全市共实现39.6万贫困人口、459个贫困村、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6.95%减少至0.35%,完成了脱贫攻坚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大考”。
2021年5月27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总结表扬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署大会。“十三五”期间,全市29.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5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6.95%降为0。周家斌等市四家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表扬表彰代表颁奖。记者何平江 摄
乡村振兴是一张写满希望的“蓝图”,桂林人正在认真绘就。十年来,桂林建成4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打造6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排名全区第一,罗汉果、月柿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干米粉加工量,木衣架出口量排名全国第一;打造了2家超百亿元、3家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一批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电商物流园、冷链物流园。2镇4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数量居全区第一。此外,桂林还建设了85个示范乡镇,打造了40多个田园综合体、100个精品示范村、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城镇+美丽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十年来,桂林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累计突破1万亿元,组织财政收入总量累计突破1000亿元。这就是桂林奋进新时代的“铿锵足音”。
十年来,桂林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消费超1500亿元,这就是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大家风范”。
- 标签:桂林日报数字报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