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进入疫后加速复苏阶段
范思立
“综合各方面表现,可以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了以推进疫后经济加速复苏和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阶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春海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月度数据分析报告认为,在供给侧,三次产业全面恢复增长,工业增速已经超过去年的水平,人员聚集的常态化有望推动第三产业增速进一步提高。在需求侧,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恢复较快,对GDP增长形成正向拉动作用,但是消费需求的恢复较慢,对GDP增长的拉动依然是负向的;总体价格水平不断趋稳,总体经济景气持续处于扩张区间,这些都显示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和加速复苏的趋势。
但于春海分析认为,细分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的明显分化,显示出市场需求力量尚未得到全面修复,外贸和用工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短期中存在内需增长乏力和外需增长不可持续的问题。
该报告强调,中国需要关注外部世界经济多个风险点。国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持续下滑,短期暂时失业下降与长期永久性失业上升并存,这会带来更多的政策乃至政治不确定性;不同地区交替扩张的疫情动态,使得疫情冲击在全球分工和贸易网络中不断传播、扩散和循环叠加,这会显著放大和延长疫情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尚无法摆脱全球疫情第三次加速增长的潜在威胁;国际政策协调陷入困境,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在疫情冲击之下,各国政策之间的潜在竞争性进一步提高。
于春海认为,我国必须以国内消费需求为支点,夯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从收入、消费倾向以及供求适配性这三个渠道同时发力,推动国内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潜力的充分释放。
第一,通过体制机制上的变革和创新,完善市场的制度基础和支撑性条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内供给结构的完善,推动高质量、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增加,提升供给体系对居民消费需求的适配性。第二,全面实践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通过制度层面的开放和完善,吸引外国高水平服务企业进入我国,不仅能够直接增加我国国内高品质服务的供给能力,而且能够促进本土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第三,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推动就业稳定性和收入稳定性的提高,减少居民的谨慎性储蓄动机。第四,通过完善要素市场、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革收入分配体系,提高工资性收入比重,降低居民就业和生活的不确定性,减小收入差距,促进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倾向的提升。
- 标签:星球基地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