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信息

广东梅州:田园山水间绘就“苏区振兴”绚丽画卷

姜业庆 何铭峰

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奔向小康的大幕也正在广东全省唯一全境属于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徐徐拉开:无论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还是乡村企业家,无一不是为了同一个梦想,将汗水挥洒在梅州这块红色大地上。

传承红色基因,基层领路人谋划乡村发展

小康之路或许有千条万条,异曲同工的是得有党员带头人,因地制宜找准路径,踩实走稳每一步。

“目前全国香柚的定价看梅州、梅州的定价看大黄。”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党委书记廖建明自信地告诉记者,大黄村迈向致富的道路与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密不可分。据廖建明介绍,近年来,大黄村大力发展金柚产业,探索“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金柚产业“亿元村”。目前,大黄村党员带头成立36家金柚专业合作社,建立6个党员金柚示范园,示范带动200多户种植户加入合作社,辐射全村98%的村民种植5000多亩柚果。

“现在是蜜柚畅销时节,最高峰在仓库里工作的有100人左右,每人每天工资按工种不同在100元至150元不等。”梅州市梅县区众信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志君告诉记者,2015年合作社成立,至今已发展社员100多人,带动农户500多户,目前已生产和收购蜜柚600万斤,销往上海、江苏等地,每斤价格2.5元以上。“可以说,今年是蜜柚的丰收年!”

同样,也因“柚”致富的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其党支部书记陈焕新也是一位典型的基层领路人。陂蓬村地处山区,陈焕新告诉记者,为了改变陂蓬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陈焕新和陂蓬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抓基层党建、抓基础设施建设、选优质项目,建起了百香果基地、油茶基地、红薯基地、茶叶基地等一系列精致高效的农业基地,成立了陂蓬村大陂湖农产品贸易专业合作社,并注册“陂蓬”“陂湖”等多个商标,通过打造“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平台,发展特色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目前,陂蓬村村民年收入由原来的4000多元提高到现今的2万多元,全村贫困户脱贫率达100%。

谋划发展不仅仅是物质上得到满足,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质、业余文化生活等一个也不能少。记者实地了解到,无论是梅江区西阳镇直坑村、还是丰顺县汤西镇新岭村,以前的村道都是坑坑洼洼,溪沟也是臭味满天,但是,通过上面委派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后,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记者在直坑村看到,一条亮丽的白宫河穿村而过,伴随着水击桥墩的音韵节奏,几只白鹤在水中翩翩起舞,整条河仿佛也是一条跃然起飞的巨龙。在梅江区挂职锻炼的区委常委梁飞告诉记者:“没有扶贫干部的付出,就没有直坑村的今天。”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丰顺县新岭村。此前村道狭窄、污水满地、外面的车辆进不来。上任不久的广东省政协办公厅派驻新岭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傅关富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通过各方协调,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质量更是得到大幅提升。

据悉,近两年多来,广东省政协办公厅出资547.81万元,全额资助新岭村建设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医疗和文体娱乐等群众关心的路灯安装、桥梁重建、内涝整治、主村道拓宽重修、文体公园、莲塘文化广场建设等15项民生基础设施,全部高标准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岭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为贫困村脱贫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来一段时间,新岭村将在改善村风、民风的软件上下功夫、见成效,实现农村不仅有新面貌、更有新风尚,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村。”傅关富说。

瞄准绿色发展,专业带头人引领产业振兴

产业扶贫不仅仅是扶持一个产业,更应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丰顺县的茶产业就是一个生动写照。

广东天亿实业有限公司韩山历史文化生态区总经理苏志雄告诉记者,靠着一片片小小的茶叶,让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的茶农走上了生态脱贫致富的道路。“生态园为贫困茶农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彻底摆脱了贫困。”苏志雄告诉记者,在生态园打工的茶农,每月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位于丰顺县丰良镇西南部的韩山此前因交通不便、茶产业加工技术落后,丰顺茶农的收入较低。生态园的建立,通过统一研发、统一打造品牌,现已有金萱、水仙、雀舌、紫芽、白茶等优质茶叶品种,面积达2200亩,形成了集种植、采摘、加工、体验、研发、展销为一体的世界茶文化体验地。

一片茶叶做成了一个产业,丰顺县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道路。目前,丰顺县拥有高山优质茶叶面积10.8万亩,占广东省茶叶面积的1/8,茶叶企业多达百家。

不仅仅是丰顺大山上的一片片小茶叶,兴宁市龙田镇碧园村的一只只小小的鸽子,同样也承载着数百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

“陈小鸽”品牌创始人、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波告诉记者,能够将“陈小鸽”做成全国肉鸽行业标杆品牌,将“兴宁鸽”做成全国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带动更多的农户获得更大的收益,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得益于当地村民的养殖传统以及兴宁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陈伟波介绍,公司所在的碧园村是广东省省定贫困村。此前,尽管有许多家庭养殖肉鸽,但规模小、水平低,没有加工产品销售,且缺少市场开拓。经过深入调研分析,陈伟波便在碧园村创建了一个肉鸽养殖基地,并成立了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发展“一村一品”肉鸽产业,创建了“陈小鸽”品牌,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农商品的转变。目前,公司在碧园村建成的肉鸽食品加工厂,直接增加碧园村就业岗位60个,增加村内农民收入360万元。2018年,碧园村有362户农户从事肉鸽产业,产值4000多万元,占全村农业经济收入的76%,户均收入2.2万元。截至2020年6月末,已经给合作户累计分红300多万元。

另据记者了解,兴宁有10个镇建成了16个标准化肉鸽养殖基地,2019年全产业链产值达8亿多元,带动2100多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5万元,实现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