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信息

“十四五”时期 新型城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徐蔚冰

“十四五”时期,中国城镇化之路怎么走?应该如何激发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在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迈向‘十四五’的城市中国:人文、智慧与生态”主题,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的图景、研究城市面临的问题、提出城市发展的对策。

“十四五”时期:应全面提高中国城镇化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谢伏瞻表示,我国新型城镇化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新型城镇化将呈现新的趋势。他指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人文、智慧与生态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十四五”时期的中国城镇化,将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城镇化转型,走高质量城镇化之路。其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魏后凯建议,“十四五”时期在推进市民化方面可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除个别超大城市外,全部放开城市的户籍限制,现有各大城市实行的积分落户制度要逐步取消。二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在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将农民工纳入进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的并轨。三是加快推进进城农民“三权”退出。采取市场化的途径,按照依规、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推进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退出,稳定农民进城落户的意愿。

用新理念提升城市的温度、速度与亮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我国城镇化面临的新形势主要包括:城镇化增速将有所放缓,内陆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和大都市圈位势上升,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度提高,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用新理念加快城镇化建设。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谈到,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感悟到我国城市发展的三点启示:一是人民至上的人文关怀理念彰显了城市的温度;二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产业支撑了城市的速度;三是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了城市的亮度。他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会朝着新的理念加强建设。“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化面临的新挑战中,资金挑战可能居于第一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李扬也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将有大的发展,而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都使得未来财政、金融状况比较吃紧,“十四五”时期城镇化面临的资金挑战如何解决好,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框架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对此,李扬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转变政府职能;第二,财税之道;第三,金融对策。金融对策可具体细分为五点,分别是产权对策、机构对策、市场对策、PPP对策、外资对策。

此外,针对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更有温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特别提出,要注意处理好工作和闲暇的关系。高效率的城市管理和高效率的服务产品生产,目的是给人们创造更多的闲暇时间,在讨论城镇化发展的时候不要忘记“闲暇时间”的概念。

专家献计“十四五”及未来15年的城镇化规划

如何谋划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制定“十四五”及未来15年的城镇化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建议,以多层嵌套的城市体系支撑重塑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体系;以齐普夫法则为参考布局多层嵌套的全国城市新体系;政府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需对单中心城市无限大保持谨慎;以合理城乡人口体系为基础构建全国一体的公共产品体系;遵循人口及经济规律构建全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空间体系;建立以中心功能带动和周边功能支撑的多层网络空间体系。

王一鸣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增强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双循环”的枢纽和战略支点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创新策源功能,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城市群,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沿海城市“外引内联”的纽带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