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信息

浙江桐庐:农村小型化养老已成亮丽风景

徐祖贤

今年86岁的王宣根住在浙江省桐庐县旧县街道,他的大家庭有10来个人,可谓是其乐融融。可是,儿孙们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还在上学的玄孙们需要照料,家里人整天忙忙碌碌,有时王大爷想找个人说说话,也找不到人。

2019年10月,桐庐县旧县街道在原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基础上开办了一家名为上峰养老服务中心的机构,专门照顾有政府兜底保障的老残人员和有需求的农村老人。养老中心里有食堂、浴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健身房,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王大爷的家人得到这一消息后,征得王大爷的同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王大爷送进了养老中心。想不到的是,王大爷自进中心后就很开心。

他一早起来,就和同伴在爱心菜园活动,接下来吃早饭,看报阅读,从家庭小事到国家大事都与人闲聊。中午后午睡,醒后在老年活动室锻炼身体。食宿、洗洗补补都有专人负责,不用自己操半点心。每到双休日,儿孙们都会抽时间来养老中心探望,隔一段时间还把他接回家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这样能时常享受亲情。自从进了养老中心,王大爷逢人便讲,“这样的老年生活赛过活神仙。”

92岁的杨大爷,曾当过20多年的村支书。他说,自己之所以来养老中心,是因为老伴儿前些年去世了,子女们都忙工作,他一个人在家孤独,养老中心人多热闹。再说,他一个月有2000多元养老金,够交养老中心的费用,不用子女贴补,住得安安心心。

据上峰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入住了18位老人,其中8位是政府兜底孤寡老人,还有10位是附近的农村老人,年龄大都在70岁以上。这是近年来在桐庐广大农村出现的小型养老中心的一个缩影。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农村小型化养老已成为桐庐县一道亮丽的风景。

桐庐是全国“快递之乡”“制笔之乡”,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面广量多。同时,桐庐还有“中国长寿之乡”等美誉。截至2019年底,在41万总人口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4.19%,65周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7.04%。这两个数据表明,桐庐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事实上,桐庐近年来一直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趋高龄化的特点。

年轻人经商办厂,外出务工,再加上家庭小型化,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独居、空巢老人。如何保障和照顾好这一群体的晚年生活,成为摆在桐庐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张重大民生答卷。

近年来,桐庐县委、县政府坚持“执政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保障老龄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作为重要的民生大事来抓,确立了养老事业“健康养生产业化、居家养老事业化”的思路,推进“城区养老智慧化、农村养老小型化”目标,分层次、多举措解决养老难题,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小型养老模式。

农村小型化养老是桐庐县首创并受到国内关注的农村养老新模式。该模式始于2015年,这一年,在分水镇一个敬老孝亲的农户家中,诞生了桐庐第一家农村小型养老院——分水镇阳光养老服务中心,为实现农村老人“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巢”“就近养老”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这是“家院一体”小型养老民智民慧在桐庐的起源。

农村小型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桐庐县政府的全方位支持。桐庐县民政局联合10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部门服务促微型养老机构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微型机构设立的条件、消防审验、房屋产权、医疗保障等各方面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并对农村养老院的经营者给予一次性的床位补助和常年的运营补助,保证农村养老机构规模小但功能全、收费低但服务优。

在桐庐县各级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扶持下,桐庐的农村小型养老机构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拥有10-50张床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村养老院11家,在建的有4家。各养老机构纷纷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投资运营新路径。如百江镇联盟村“小型机构+慈善基金”,引导社会力量捐赠200万元成立慈善基金,每年收益用于补助农村养老机构。桐庐颐养老年公寓“小型机构+村建民营”,利用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资源,引入第三方运营,实现村建民营市场化运作。桐庐阳光养老服务中心“小型机构+居家服务”,建立区域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养老服务辐射到周边的村(社区),为有需求的农村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康复护理、家庭支持、社会工作、器具租赁等服务。

据介绍,桐庐县正在研究制定农村养老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探索“产业化、事业化、智慧化、小型化”路径,把农村小型养老机构在桐庐从发源地、发展地,提升为规范地、推广地,最终将桐庐养老事业打造成为一张金灿灿的名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