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信息

“十四五”: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须久久为功

决战决胜@2020 方略(3)

周子勋

蓝图已绘就,扬帆起航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了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一系列全新表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对表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让人振奋,具有人民意义、国家意义、世界意义。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发展韧性将更加强大,中国自主办好自己事情的能力也增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多重意义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郑重宣示。

以经济实力来衡量,1952年至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预计2020年GDP总量将突破100万亿元。

韩保江表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一个伟大事件,具有人民意义、国家意义、世界意义。

从人民意义看,对于十几亿曾经贫穷落后、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中国人民来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不仅彻底告别了物质短缺和绝对贫困,逐渐共同富裕起来,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自尊,初步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从国家意义看,对于一个曾经生产力落后、经济体量小、先进的机器设备都要靠进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不仅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已进入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完整产业链的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很多方面已进入世界前列,成为稳定和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从世界意义看,对于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仍极不平衡,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但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行径日趋泛滥的世界来讲,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走向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和途径,还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增加了“正能量”,从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者。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出现新变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战略布局上作出全新部署: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韩保江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出现新变化,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相适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党不断深化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发展的经济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包容性发展的社会规律这“六大规律”的结果。

韩保江指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个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像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保障下,驱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工程滚滚向前。

“十四五”我国发展环境变化体现在两方面

韩保江指出,面向“十四五”,我国发展环境变化将体现为外部趋紧和内部稳健。

外部趋紧,是因为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在全球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外部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内部稳健,是因为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综合实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发展韧性将更加强大,中国自主办好自己事情的能力也增强。

韩保江表示,一方面,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14亿过上小康生活的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人群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加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形成巨大的“需求牵引供给”能力,从而继续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很强的供给能力。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份额近30%;世界500多种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加上我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源和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积累形成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使得我国具有“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和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经济增长点集中涌现,不仅新基建投资需求潜力巨大,新技术也创造了大量新的需求,进而从供给侧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须保持必要经济增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没有对“十四五”时期设定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提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抗击疫情的经验时曾表示,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应对惊涛骇浪的底气。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强调,“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韩保江认为,提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目标集中反映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更加体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等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对此,韩保江表示,“量”的要求实质上是强调我国未来发展要在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基础,必须不断扩大发展规模,继续保持好中高速增长,要始终注意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是前提条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米奇妙妙屋游戏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