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制度基石
时报时评
王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就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进行部署。这不仅是对当下国际和区域经济竞争态势的回应,也意在筑牢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
放眼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舞台,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往往决定企业的优胜劣汰,能否用创新的办法应对挑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人民福祉。不论是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还是历次重大危机后经济社会走出困境、实现复苏,都离不开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离不开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中国用40多年的时间,通过改革开放重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也伴随着科技创新从追赶者变为同场竞技者的过程。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显著提高,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在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世界潮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奇迹”已经成为教科书经典案例。
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最根本的大推动(Big Push),就要着力培育适宜创新的制度环境。当前,全国8000个众创空间、520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00余家企业加速器、169个国家高新区,正在形成创新服务的生态网络、生态环境,全国众创空间服务的创业团队和企业有44.1万个。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破除不合理的管理规定和制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政策深意存焉:只有从过去的科研管理向适应于新时代的创新服务发展,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才能在综合国力竞争、区域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避免仰人鼻息、被人“卡脖子”。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但配套服务和评价激励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中国目前的技术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高校院所的转化数量快速增长。如何珍惜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鼓励青年人才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除了精神激励,物质上比如成果转化收益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制度的规范,如何保证承担重大项目的科研人员基本收入稳定增长、绩效收益合理增长和成果转化的激励奖励,还需要进一步统筹。一些行业政策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比如评价制度、产权登记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落实政策。
每一次商业范式的重大创新都会带来产业格局的重塑,这个时代的商业“传奇”还在继续。以数据为例,互联网上能公开搜索到的数据只占总数据量的20%,另外80%的数据都掌握在传统企业手中: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环节背后隐藏的,还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等方方面面的数据,收集、开发和利用好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金矿”。不论是颠覆传统的商业格局、重新布阵,还是在原有的格局上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智能化的解决方案,都可能是巨大的商业机会。
- 标签:oppofindx2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