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运管服”升级 破解产业园区同质化问题
周雪松
众所周知,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建设用地的规模是有限的,我们有限的土地资源除了拿来盖住房,今后随着住房供应紧张缓解,更多建设用地应该用来发展产业,产业地产前景广阔,但这一领域也存在很多问题。
戴德梁行北区产业地产部主管路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产业地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同质化严重,有的区域在未形成产业聚集、招商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兴建园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和资金浪费,又因规划不清晰,只能跟随短期的市场产业趋势引导产业,最终大量园区产业趋向同构化。这对园区运营、管理、服务也提出了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有些招商引资并没有给当地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甚至异化演变成了圈地。路煜表示,出现圈地现象是双输,招商引资的两个参与主体(供方和需方,或者简单说即政府和企业)都须要为此负责。“一方面,政府不能一味求大、求新,要结合自身情况招商引资,同时做好对企业投资的考察评估工作,并且长期监督管理,在相关协议中写明条件,杜绝此类现象;另一方面,企业应做好主业,关注自身发展。从建筑规划制度层面,应鼓励企业合理高效用地,提高容积率,同时政府也应合理考虑企业扩产扩能的需求。”路煜说。
路煜表示,就宏观而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去产业园区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面临边际效用递减的严峻挑战,难以满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大数据等一系列新技术不断冲击传统产业,产业升级演变速度加快,旧园区无法匹配技术迭代的需求,面临淘汰。就微观而言,生态环保压力日趋增大,难以支撑各类传统高耗能高污染园区发展;传统产品全球性产能过剩、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缩减。
路煜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专注发展区域经济,优化自身运营管理及服务模式,提升与前沿科技的结合与应用,是每一位产业园区的设计者和操盘者都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素。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产业园区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的重要载体,也是产业地产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园如何转型?地方在招商引资方面应该坚持怎样的策略?路煜建议,应结合自身经济特点,差异化发力,或者补短板,或者强长处。
如何破解产业发展同质化的问题?路煜建议,在下一阶段的产业园区发展中,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园区对自身运营、管理、服务模式的升级来进行优化。在产业园区运营层面,手段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BIM/CIM平台等信息技术建立一系列线上产业生态圈,例如打造主题化的企业社群来进行产业集聚;通过信托融资、基建基金来进行资本创新;依托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从而指导园区设计开发;结合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三维可视化的招商体验服务等。在园区管理层面,信息技术赋能的新管理模式下,园区可实现各项数据智能监测、各业务部门与企业相关数据实时共享,达到“业务联动+协同处置”的双轮管理模式。而在园区服务层面,新服务模式应当从单一“物业管家”模式转型成“平台+物业”的驱动方式。依托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来完善现代供应服务管理(人才招揽、物流运输)、推广精选及优选的商业和配套服务(政策、信息咨询),从而建立专门为企业服务的生态圈。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园区应大力挖掘所在区域产业升级机会,通过塑造创新环境吸引创新人才,围绕人才的需求和优势打造创新载体、激活创新产业,赋能区域产业集群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存量盘活;另一方面,要逐渐从‘企业孵化’转型‘产业孵化’,要做到从未来定位及全球市场来综合分析产业竞争力。这其中,平台型企业的引进尤为关键。”路煜强调。
- 标签:舍兔文学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