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须重点关注的财政形势
徐蔚冰
1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2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控制疫情全球大流行最根本的措施是尽早研制出安全可靠的有效疫苗。目前已有部分疫苗通过了Ⅲ期临床试验,并将逐步投放市场。但疫情在不同国家仍会起起落落,世界可能在一段时期内仍存在疫情局部热点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在作主旨发言时指出,假如今冬明春中国的疫情只有局部零星散发且都能得到有效处置,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2.2%左右。展望2021年,受2020年经济增长基数较低影响,考虑到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与调节,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7.8%左右。
蔡昉强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2021年的预测,可能因为2021年疫情发展态势的超预期变化而存在调整的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雪松分析并展望了我国2021年财政形势,指出2021年以下两点须重点关注。
一是2021年财政收入压力仍然较大。
2020年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明显,尽管三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但全年实现正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四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要达到24.37%,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能与2019年持平。这也进一步说明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李雪松认为,疫情冲击应是2020年财政收入形势严峻的直接原因。疫情一度让经济活动停摆,虽然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就控制住了疫情,但是疫情全球蔓延,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外需受到严重影响。国际经贸摩擦,也让一些行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断链的危险,让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短期内也加剧了财政收入的压力。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过2万亿元,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过2.5万亿元。当然,这些措施切实降低了企业负担,扶持了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发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和新发展格局的加速构建,中国经济在2020年三季度已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增长态势。如疫情不出现反复,2021年财政收入将实现正常增长。由于2020年较低的财政收入基数,2021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将大概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这种增速是建立在2020年基数之上,收入增长更准确的理解是在恢复。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新秩序还在形成之中,经济安全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这样,积极的财政政策仍要继续实施,财政收入总体上仍面临挑战。
二是2021年财政支出扩张态势未变。
2021年,全球疫情的威胁仍然存在,疫情防控资金仍然需要加以保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需要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总体上看,2021年财政支出压力仍然较大,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可以释放部分财力,但财政支出扩张态势未变。
财政支出由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和项目经费支出构成。人员经费几无压缩空间,如果考虑到工资性支出随物价上涨调整的需要,那么人员经费不仅不能压缩,反而需要增加。公用经费这些年一直在压缩,但由于公用经费标准本身就偏低,压缩空间较小。现实中,公用经费不足已经通过挤占项目经费的方式来弥补,更说明压缩公用经费的困难。“一刀切”压缩公用经费只适用于特定时期,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费标准的设定应该更加科学。项目经费有压缩的余地,但考虑到项目经费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每一个项目经费的压缩都会遇到各种挑战,项目经费的压缩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不少项目将会启动,这意味着财政支出中项目经费可能进一步增加。新发展理念的落实,要求更多的“共享”,这要通过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机制来加以解决,要求财政增加相应的社会福利支出。
李雪松表示,从大趋势来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定位不符的经费支出都应该削减,但在短期内还不容易表现出来。但从现实来看,财政支出刚性特征较为明显,大幅度削减难度极大。基层“三保”、“六稳”、“六保”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财政支出的保障。
- 标签:空想舰娘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