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险消费为抓手推进需求侧改革
记者观察 周子勋
最近,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重要信号,令人瞩目的是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
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从“需求侧管理”到“需求侧改革”,一字之差,意味深长。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要在需求端进行大刀阔斧的精准调整,加大刺激需求。
自2015年末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不仅“三去一降一补”改革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也推进了制度供给创新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重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向“需求侧改革”势在必行。
从中国经济的走向上看,疫情带来的需求放缓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目前经济恢复不平衡,消费、投资、出口有效需求不足。消费需求方面,今年前10个月累计与去年同期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9%,消费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与疫情影响下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有关。虽然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实现了正增长,但是实际增幅0.6%,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没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投资需求方面,虽然整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正增长,但是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截至到10月末,民间投资还是下降0.7%,制造业投资下降5.3%。出口需求方面,虽然今年前11个月出口按美元计算增长2.5%,但如果剔除防疫物资出口大幅度增长等特殊因素,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随着特殊因素逐渐消退,出口要保持较快增长存在难度。
由此可见,实现“六稳”和“六保”,需要围绕“稳市场”和“保需求”来解决需求的瓶颈。在政策上不仅需要传统宏观政策的框架,更需要新的市场建设和结构改革的政策来推动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内部需求的恢复。而疫后需求的恢复,更需要从“大消费”和“大市场”的角度考虑宏观政策的设计。
需求侧改革的抓手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扩大内需。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是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保险业发展来看,保险业对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
从国际经验看,正是消费快速上升时期,也是保险消费上升时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邢炜日前在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上预计,“十三五”期末我国保费收入达4.5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约13%,保险总资产年均增长约12%。其中2019年我国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超过11亿人,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报销比例提高了约13个百分点。当前保险业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释放国内消费潜力提供了重要的风险保障。
大力发展保险业是扩大内需的助推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就是中央以保险业为突破口推进需求侧改革的应有之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扩大民生领域补短板保证居民基本生活,释放消费潜力,将成为未来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方向。
- 标签:巴布工程车3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