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 应重塑经济金融含义与全球价值链
徐蔚冰
在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2020世界经济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一方面,为应对疫情冲击,发达经济体采取极其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政府债务持续屡创新高,金融资产价格上涨脱离市场经济的发展实情。金融资产价格的超级修复与实体经济的艰难复苏形成鲜明对比,全球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化倾向。另一方面,全球经贸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进入区域化加速发展阶段。因此,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如何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雷达作题为“百年变局与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主旨报告时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最高决策层对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所作出的重要判断,在今年得到了进一步印证。百年变局不只是大国实力的变化,不只是国别间总量的变化和地位的转换,而是世界经济体系、制度、特征的变化。从过去百年的历史来看,全球多边合作开放是趋势,百年变局的未来应该是更加文明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因此,合作共赢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以“2020国际金融大动荡及未来展望”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认为,2021年可能面临四大新问题。第一,美国2021年的财政杠杆会大幅度收缩,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政策将导致无风险利率的上扬。第二,偏弱的美元或成为美国新一届政府的选择。第三,人民币存在升值趋势,将利好资本市场,但不利于出口。第四,2021年国际金融市场虽有调整,但不会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主权债务违约的压力取决于利率上扬水平的程度,如果无风险利率依然能够压得很低,国际金融市场将平稳运行。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贺力平以“百年变局的经济金融含义:一点新析”为题的演讲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减少持有美元资产,但我国对外币资产的高需求尤其对美元资产的高需求,是妨碍人民币国际化和去美元化的重要因素,也构成了中美两国在金融“半”脱钩中的不对称局面:中方持有大量美元资产,而美方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很少。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一矛盾,建立新型的金融制度,让居民真正信任我们自己的货币与金融资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向阳以“后疫情时期全球价值链的重塑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为题进行演讲。他认为,未来可能出现两个平行的区域价值链:以中国作为最终消费市场的区域价值链和以美国为最终消费市场的区域价值链。在“双循环”顺利实现的前提下,“去中国化”与“避风港”可能在未来同时存在。
- 标签:赛尔号索伦森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