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应重点抓好九大基础性改革
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揭开面纱,为今后5年我国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此,本期圆桌邀请三位专家展开深入解读。
嘉宾
王 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陈卫东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
刘向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主持人 周子勋
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支撑
中国经济时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何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王青:从市场体系到现代市场体系,再到高标准市场体系目标的提出,这既是党在经济发展中对市场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改革目标与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新阶段的相互适配过程。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畅通国内大循环,要求我们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形成更高效率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整体效率,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升资源和要素配置效率。而通过自由和充分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是引导资源要素配置到更高效率领域的先决条件,而市场体系发育水平,则是形成实时反映供求变化的价格以及有效发挥价格机制的关键前提。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从国内发展新要求来看,还是从国际竞争合作新格局来看,只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有力的制度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因此,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支撑。
陈卫东:从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到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再到此次两办发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表明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各项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些新形势、新变化对市场体系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是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体系基础制度的完善,将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将有利于提高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激发不同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二是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各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商品和服务质量、消费者保护、基础设施等市场环境改善,将有助于打破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国内循环各环节的堵点,畅通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将有利于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三是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场监管水平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现代化的监管机制将有助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市场体系有效运行。
刘向东: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在推进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在向市场转型过程中率先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在商品市场领域基本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但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尚不完善和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尚不充分、市场监管和执法环境有待改善。与过去市场培育不充分相比,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是市场体系的标准不一致,尚未符合我国消费升级和培育市场规模优势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体系理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适应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需要。因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紧迫性增强,需要在产权保护、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等方面深化改革,彻底破除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促进市场体系更加成熟高效、更加定型完备,使其发挥出更有效市场的积极作用。
高标准市场体系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中国经济时报:什么样的市场体系是高标准的?
王青:我认为,高标准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建立更高水平的现代市场体系,二是更加彰显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第一层含义来看,对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已经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系的一般特征和目标,“制度完备、治理完善”则是面对新机遇、新环境和新任务,更加强调现代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理论的新发展,深刻把握未来市场体系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要求,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升级版”。从第二层含义来看,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制度优越性。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政府和分散决策、充分竞争的市场,是将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有效有机结合的关键,是更好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功能、有效叠加政府和市场效率的基础。我们所具备的这一制度优势,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和“底气”所在。
陈卫东:高标准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市场体系,结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高标准市场体系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具有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二是具有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是具有良好的供给体系和市场环境;四是具有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五是具有协同有效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
刘向东: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标准市场体系,而高标准市场体系要界定清楚高标准的含义。从国际经验看,高标准市场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否体现全国统一的公平竞争原则;二是能否确保市场主体做到诚信守法;三是能否确保所有要素资源均等高效有序流动;四是能否确保监管主体做到公正监管。
市场体系建设尚存多方面制度障碍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存在哪些问题?根源何在?
王青:很大程度上说,我国40多年的改革历程,也是市场对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但距离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目标要求仍有明显差距。
在商品和服务市场方面,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整体不强,城乡区域不平衡矛盾依然存在;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指导,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功能尚不完善;服务市场价格市场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多元化、多层次服务市场仍在形成过程中。
在要素市场方面,相对于商品和服务市场改革起步相对较晚,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推进也不均衡,要素配置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仍须提升。同时,在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消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提高土地城乡一体市场化配置水平、有效发挥产权市场功能、健全技术市场机制和加快构建数据市场等方面,仍然有一些改革任务没有完成,还有一定的完善和优化空间。
在市场规则建设方面,在市场准入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仍然存在不合理准入门槛,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民营经济进入及运营仍面临诸多障碍,企业退出机制也有待完善;在市场开放上,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服务市场开放上仍有空间;在市场竞争上,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有待持续推进,市场分割、区域壁垒不断呈现新特点、新形式,行政性垄断有待进一步消除,竞争中性监管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落实;在市场秩序上,审慎合规监管体系建设仍须加快,各要素市场之间联动有待增强,法规标准体系有待健全,对新型商业模式和平台经济的科学有效监管仍在探索实践中等。
导致当前市场体系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既有长期存续的老问题,也有创新发展中面临的新矛盾,关键在于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比如财税体系和政绩考核指标惯性,使地方政府仍然有干预微观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动力和能力;要素市场改革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和多个政策目标的兼顾,对外开放需要监管体系和风险防控能力匹配,关键领域改革中各部门推进步调不一致;对于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治理体系不完善、法规标准不健全、监管能力和经验不足。此外,我国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大的现实国情以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也成为近两年市场体系建设较难实现整体平衡推进的痛点、难点。
陈卫东:目前来看,我国市场体系建设虽然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基础制度还有待完善。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近些年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但从社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看,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仍然不足,企业研发出产品后易被市场模仿,打击企业研发积极性。二是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存在行政干预过多、二元结构双轨运行、流动存在一定障碍等问题。资本等要素配置与实体经济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技术、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三是供给体系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供需不匹配问题仍较突出,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品牌附加值低、市场认可度不高,消费者保护力度仍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体系涉及面广,其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中调整理顺。
刘向东:我国虽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体系建设中尚存在很多根深蒂固的制度障碍有待突破:一是市场交易双方围绕标的物的产权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全国范围尚未形成统一准入的市场管理制度;三是要素市场化配置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四是市场环境有待优化和市场监管尚不到位。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着力加快推进基础性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应着力推进哪些基础性改革?
王青:我认为,应该按照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既定方针,将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推进改革的重点,充分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是以健全法规体系为基础,在法治化框架下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法治是现代市场体系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为激活创新创业、激发企业家精神,以及深入推进重要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制度基础。二是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弱化各级政府过度干预微观经济和企业决策的动力能力,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消除和打通及影响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流动的各种非市场限制及堵点。三是以价格改革为重点,加快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市场化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推进资源和服务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优化政府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自然垄断领域定价透明度;促进土地、金融、产权、数据等要素市场的价格改革,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四是以制度型开放为路径,打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素配置通道。继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金融业和服务业扩大开放为重点,加快自贸试验区和各类试点成熟政策全国复制推广步伐,推进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完善贸易及监管制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畅通国际国内市场,深化和加速国内商品及服务市场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探索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有序跨境流动。五是以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为目标,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和效能。优化监管主体、能力、手段,促进形成专业化、高效化、精准化的社会共治格局。实行全国相对统一的市场准入、监管和执法规则标准,提高监管公平性和透明度。强化中央反垄断机构职能,加强对各类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加强大数据和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现代化监管手段和能力,不断适应对新业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的监管要求。
陈卫东:过去,低要素成本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生产要素的形成条件和优势也相应发生变化,传统比较优势减弱,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要求也更加迫切。未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着力解决要素流动不畅、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也关系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培育。
因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着力加快推进以下基础性改革:一是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知识、技术等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未来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设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不断完善知识、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环境。二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对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加强地区、部门间数据共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动、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同时要增强数字化监管能力。三是弥补资本市场发展短板,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金流通的效率也关系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要立足实体经济,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我国金融供给结构、弥补金融供给短板,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领域,要适应创新经济和新兴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包括创投、风投等各类股权融资方式的健康发展,建立更加高效、健康的二级资本市场交易体系。
刘向东: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在于完善以产权为基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以法治为基础的公正监管制度和以效率为导向的市场准入机制。首先,建立高标准的市场规则要确保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统一开放就意味着要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和强化产权保护,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企业登记注销便利化,竞争有序则要做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有细化认定标准和审查范围,确保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和刚性约束力,而且还要清除一切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法规条例和政策措施,确实让市场行为都处在公平竞争规则的规范规制指引之下。实施的难点在于怎么在立法立规上形成全国一盘棋,对赋予部分地方的优惠政策如何做到规范使其不与公平竞争原则相抵触。
其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既要筑好篱笆,更要确保裁判员做到公正执法,在市场监管和执法过程中既需要引导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提质增效,做到诚信守法经营,还需要自身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对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切实保护好消费者权益。公正监管的难点在于既要规范市场健康发展,又要确保监管权力规范运行透明,真正实现依法监管、公正监管、廉洁监管。要建立以效率导向的市场准入机制,这意味着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地不能随意设置障碍,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引导要素等各类资源自由流动,畅通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难点在于找准制约市场畅通的堵点断点,对症下药并形成长效机制。
结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的内容来看,未来需要加快推进和完善的基础性改革主要有:一是完善包括知识产权、农村集体产权等产权制度;二是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三是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四是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五是深化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六是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七是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八是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九是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热点丨多个热点城市升级调控严格落实“房住不炒”
新春走基层②丨武汉:浴火重生人间值得
新春走基层①丨北京社区:让防控工作始终跑在疫情前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2021:以新经济韧性对冲金融体系脆弱性
时报调查丨因地制宜做好服务保障 让“就地过年”无后顾之忧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日本游戏排行榜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