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岗加薪提收入 就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启程“十四五”:着力提升居民收入
“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亮点频现。在居民收入方面,提到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居民收入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期“新闻洞察”聚焦居民收入,特邀专家和企业家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图片来源:新华社
王晶晶
“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亮点频现。在居民收入方面,提到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接受采访的专家和企业家表示,居民收入是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其中,提高劳动者报酬,做好就业岗位供给侧改革,是提升居民收入的关键。
“加薪”是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环节
居民收入不仅包括可支配工资性收入,还包括可支配经营净收入、可支配财产净收入和可支配转移净收入。事实上,工资收入是普通城镇职工与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着力提高劳动者报酬是提升居民收入的关键。这其中,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在何种条件下愿意为职工“加薪”,提升员工收入水平?作为一名企业家,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常务理事、爱才集团董事长马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首先是提升员工岗位技能。通过技能提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企业里面相对同等工作量所需要的人力成本降低,人均产能提升,企业当然也更愿意给员工提高劳动报酬。”
其次是企业得到高质量发展。包括增加企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能力,生产效率的提升带动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人均产能的提升,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回馈给员工,增加员工的收入。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柯赛德斯加美石油集团董事长叶文贤告诉,去年以来,他们通过完善“中讯高科职工薪资方案”,把应对经济形势、市场变化与职工能力提升、敬业爱岗精神等要素结合起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职工报酬。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兼会员部部长孙士达对表示,体力工作者与脑力工作者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大动力,每个行业和岗位都有杰出人才和高收入机会。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加强在职培训、允许业余兼职、完善保险机制等保障居民收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综合信息处副处长、副研究员武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保障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和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是居民收入提升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各类单位要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工资稳步增长机制,强化工资福利保障,完善绩效考核,具体如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工资指导线等。
另一方面,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出台“一站式”解决方案,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劳动纠纷多部门联动处置机制,多元化解劳动纠纷,让员工只跑一次路;针对弱势就业群体,如老弱病残孕员工,统筹做好就业援助和托底帮扶;针对新经济形态中的平台经济等具体模式,要尽快出台覆盖到各类用工模式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方案。
做好就业岗位供给侧改革 保障工资稳步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乃民生之源。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就业难”和“用工难”共存的局面依然有待破解。做好市场化对接依然任重道远,实施就业岗位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根据教育部预测,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再创历年新高。“就业难”导致工资水平增长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者没能短时间熟练岗位技能,导致频繁换工作,薪资和经验提升受阻。
在孙士达看来,改善“就业难”和“用工难”的局面,社会和企业应高频率开展各类各层次的技能辅导和在职培训,提高就业者技能和素质,增加职业和岗位的选择机会,使就业者的薪资收入不断提高。
同时,就业需求侧的迅速增长对供给侧提出了更多要求。武红分析,从宏观层面看,实施就业岗位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针对当前严峻形势,提供多元化岗位设置。“就业层面实现了合理配置,工资性收入就会保持稳步提升的状态。”
一方面,要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数量。发挥三次产业、新经济形态(包括平台经济、零工经济等)对创新型人才的吸纳能力,支持开发交叉领域新业态、新职业、新工种对复合型人才的吸纳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就业岗位供给质量。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要分类施策、人尽其才。对于校招,招聘方要更注重给予应届毕业生提供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对于社招,招聘方要更注重给予人才细化分类,增加高收入、专业性岗位供给。对于引进人才,高校、央企、科研院所等单位要注重建立高端人才甄选机制,以合理的方式选拔出真正需要的人才。
微点评
马育
叶文贤
武红
爱才集团董事长马育:
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有很多时候一线员工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得更好,这时候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极大地影响到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人均效能。提升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亦可增加居民能力,以便居民可以得到更高的劳动报酬。
武红点评:
提升企业员工收入,必须重视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这就是我说的就业供给侧改革问题。在我们调研工作中发现,不是员工不想做,而是不知道从哪提升、如何做好。这时候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就至关重要,当管理者和员工都有积极性,向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自然就提高了工作效能;当双方满意度都大幅提升后,升职加薪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实现了良性循环。
柯赛德斯加美石油集团董事长叶文贤: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企业对应的责任,就是着力提高劳动者报酬。为此,企业要做足“三个必须有”的功课:一是必须有情怀,能够直面挑战、勇于担当、砥砺前行。把时代赋予企业的责任肩负起来,在发展的大潮中展示出企业家气魄;二是必须有举措,能够化责任为行动,通过一系列因应之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竞争能力,提升品牌发展速度;三是必须有毅力,“十四五”规划是一项“爬坡式”发展的攻坚战,既是梦想、底气、方法与目标的较量,也是斗志、心态、实力与毅力的较量。要团结带领企业团队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和阔步前行。
武红点评:
叶文贤是行动派,管理经验注重企业和员工收入的双提升,这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对管理者和员工双方的考验过程。企业家有情怀、举措和毅力,就是要用情怀去激发员工动力,用举措去提升员工能力,用毅力去挖掘员工潜能。同时,好的员工还需伯乐赏识,每个人都是人才,管理者自身要多做反省,将员工放到合适的岗位,用合适的方法去统筹管理。
(点评人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综合信息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王晶晶整理
记者观察
促进收入增长是“十四五”发展关键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李成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愿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有力促进居民收入明显增长。事实上,“十四五”发展的关键,在于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从而形成稳定的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途径。
“十三五”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冲刺,在居民收入增长方面,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稳步增长、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格局改善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民生为本、共享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初次分配领域确立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中等收入劳动者比重有所上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保持同步,工资性收入仍是中等收入家庭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则成为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并为促进收入增长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了难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自2011年起超过GDP增长之后,最近几年涨幅出现回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也有所下降,不利于促进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另一方面,基尼系数以2008年为分界点从上升转向下降,但近年来又有所回升,随着财产性收入占比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有扩大趋势。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收入分配格局转变。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地区性产业转移、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叠加,抑制了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报酬的增长,影响了生产、分配和消费各环节之间的良性促进。
在出口和投资增长贡献下降,消费率还在由长期较低水平向正常水平缓慢提升的背景下,促进收入增长无疑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只有收入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长,才能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才能形成消费主导的增长新格局。而且,以促进收入增长为切入点,将在囊括民生、就业等更综合、更宽广的平台上抓住主要矛盾实施宏观政策,取得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从这次选择上看,“十四五”期间,在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将进一步提效加速、攻坚突破。首先,以劳动收入促进居民增收为重点,坚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持续扩大就业规模,扩宽就业渠道,稳定工资性收入预期。其次,深化劳动力和人才供给侧改革,破除户籍制度、医疗教育等制约劳动力和人才充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劳动力有序流动,提升劳动要素的机会公平,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再次,加快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生产要素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有效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最后,提高收入分配治理的法制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劳动者报酬权益的法律保护,加快收入分配信息调查和监控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水平。
渠道、群体、机制 三维度促居民增收
图片来源:新华社
胡畔
收入是民生之源。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在“十四五”时期,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政府应该怎么做?又有哪些新部署?从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到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等,《纲要》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给予了回答。
事实上,从我国当下的居民收入水平来看,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仍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曾分析表示,一方面,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偏低,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一直较低;另一方面,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有加剧趋势,尤其是疫情可能进一步加剧收入不平等。不过,这些问题在《纲要》中已有所回应。
首先是在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纲要》提出,要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包括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等。
同时,在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纲要》提出要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运用农业农村资源和现代经营方式增加收入。完善小微创业者扶持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勤劳致富。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影响下,我国涌现出多种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也在增加。而稳就业、促就业,是稳居民收入、促居民增收的最好抓手。因此,提高居民收入还应牢牢抓住就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念表示,可鼓励劳动就业友好型平台经济发展,改善劳动者收入,不断健全灵活就业者保护制度。大力发展新业态和新就业形式,制定更加积极的支持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蓄水池,创造更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机会。这也是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和方法。
而面对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有加剧趋势的问题,《纲要》也围绕完善再分配机制,明确列出了下一步行动方向,包括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和监管。增强社会保障待遇和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完善兜底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以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建立完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
从拓展增收渠道,到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再到完善再分配机制,《纲要》直面问题、多方部署,其提升居民收入、增进民生福祉的决心可见一斑。
楼市去向“两会”已给出答案 促消费须完善政策
两会热点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有望上半年发布高水平开放开新局
百年足迹③丨宁波:“英雄的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百年足迹②丨嘉兴:从红船启航地看美好中国未来
百年足迹①丨上海:党的诞生地 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一览电梯英才网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