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四轮驱动”
于长革
应对疫情冲击需要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
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任务繁重,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特殊时期需要特殊举措,政策力度和着力点必须作出相应调整。
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直到超出市场预期,才能迅速起到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作用。有鉴于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下一步重点是科学确定财政支出政策和主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地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标,尽快将中国经济拉回到平稳增长的轨道上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适应形势需要科学确定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截至目前,我国分别于1997年和2008年实施了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目的都是为了应对经济下行。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不同,本轮经济下行并非经济运行自身出了问题,而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被迫减少经济活动,导致消费抑制、投资减少、对外贸易受限、经济下滑。也就是说,本轮经济下行不是源于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也不是源于经济内生增长机制不健全,而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由此可见,从经济运行机理来看,本轮经济下行的机理与以往两次完全不同,因此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具体措施自然也应该有所区别。
根据本轮经济下行的特殊机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是通过扩大内需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因此,更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要扩大投资需求,而且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公共消费的作用,精准把握公共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公共投资、减税降费四大着力点,通过“四轮驱动”真正实现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第一,财政支出与税收优惠政策联合发力,推动消费回升。据统计,近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而这次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最为严重,人们的消费能力遭到严重抑制,强力促进居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成为更大力度积极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和着力点。其中,政府发放消费券应该是一个有益的探索,近期部分地区的实践有效地促进了餐饮、商场等行业的恢复和发展,下一步可进一步增加消费券发放数量,并向文化、旅游、家政等行业延伸,促进生活服务业全面恢复发展,推动消费回升。此外,财政政策还应该更有作为。一是针对不同群体采取灵活的提振消费政策。在疫情冲击下,许多居民收入下降、消费能力萎缩。为了促进消费,财政政策要区分人群分别施策:对于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众,政府仅发放消费券是不够的,应直接给他们发放现金补助,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消费能力;对于减收较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可适当减免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补缴的金额,或延迟汇算清缴,以释放其消费能力。二是进一步引导消费结构升级。随着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许多中高端商品的海外消费受阻,财政政策应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尽快落实消费税改革政策,加快优化消费税税目和税率,进一步降低税负,切实将这部分消费拉回国内,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三是通过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物流快递业提供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并尽快实现全覆盖,拓展农村消费,释放更多的潜在消费。
第二,适当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拉动消费需求。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而新冠肺炎疫情对民生领域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冲击最为严重,进一步强化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抑制了内部需求的扩张。一种旨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通过有效提升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不仅有利于低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提高社会消费总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投资能力,缓和社会矛盾,进而提高社会投资总水平。其中,最有效的政策措施就是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消费支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加财政支出规模,要重点关注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并重点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不仅可以通过公共消费直接拉动消费需求,而且相关公共消费可以替代个人消费,从而通过节省居民必要开支提高可支配收入,进而拉动消费需求。
第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稳定投资需求和预期。先后于1997年和2008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证明,应对经济下行,扩大投资需求最为直接、见效最快。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扩大投资需求仍然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增发地方专项债政策,加快地方专项债券发行速度,争取投资尽快实现并见效。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投资方向,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对新基建的投资,重点用于新技术开发以及相关公共平台建设,为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创造条件。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增加对交通运输、水利等重大工程投资,在继续支持中西部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同时,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行业的投资,以鼓励消费、刺激需求、稳定就业。
第四,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国持续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今年以来,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我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减税降费措施,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3万亿元。下一步重点是抓好落实,切实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努力降低企业负担。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标签:660005基金净值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