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信息

以双循环促进经济全球化良性发展

孙兆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震荡的大背景下,决策层如何谋划经济发展备受关注。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既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又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还谋划了长远发展。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2020年中国经济“下半场”的政策蓝图已被清晰勾画。

中央定调打持久战

此次会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定调持久战,是根据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与长期性发展问题作出的战略选择。”

“定调持久战是由当前国内国际条件决定的,是中央实事求是、深刻把握当前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对表示,首先,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但一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不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介入,导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深化改革且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才能完成。

其次,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长期宽松的货币环境吹大了资产泡沫,经济发展难以持续。我国已深度纳入全球化进程,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必然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阻碍。

再次,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看,全球治理体系日益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尤其是美元体系面临挑战,全球经济秩序必然要进行深度改革。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提高,将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公平公正的国际治理体系建立需要较长时间。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表示,此次会议的重心从短期“保增长”转向了更长期的持久战。疫情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其对中国经济影响不会在短期内解决,需要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协调机制。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大,全球治理体系处于新旧转换期,期间,中美摩

擦与博弈难以避免,且会长期存在。

“内外联合”促经济发展

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双循环”论。在全国两会期间增加“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表述。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相比此前的“逐步形成”,更强调速度。

周茂华表示,当前,全球面临“后疫情+后金融危机”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需求收缩,这些影响是中长期的。从条件看,我国作为世界工厂,拥有全球完备的工业制造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我国还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超级大市场,由此来看,我国内循环发展潜力巨大。

“内循环与外循环并不排斥,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内循环的发展意味着我国市场潜力释放,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内外两个市场融合,既可以让外资分享我国发展红利,也可以带动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循环之中,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国产业链与供应链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更可持续发展。”周茂华说。

卞永祖表示,当今的全球化主要是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推动下,利用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依靠市场的力量逐步形成。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已深度嵌入到这个网络中。不过,从全球角度看,全球化虽然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但并没有给所有国家和所有民众都带来利益。随着疫情在西方国家加速蔓延,这些国家更以本国利益为重,并加剧了全球不平等现象。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加快国内经济大循环建设,利用庞大的国内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改变大部分产业处于西方国家所主导的产业链中下游的局面,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链布局,可以实现更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全球化良性发展,为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提供动力。”卞永祖说。

苏剑表示,“双循环”论是应对持久战的战略选择与转型。疫情加剧了外部环境变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说明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将致力于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好地联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避免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受制于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倾尽天下乱世繁华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