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桂林资讯  信息

国际油价在动荡中走势将如何?

聚焦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国际油价

由于受地缘政治冲突、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疫后经济复苏、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近日盘中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创7年来新高。虽然之后油价有所回落,但仍站稳在每桶90美元以上。油价高涨,给能源消费大国带来了其他方面物价上涨的压力。那么,未来国际油价走势究竟如何?会对我国带来哪些影响?我们要如何应对?敬请关注本期新闻洞察。

国际油价在动荡中走势将如何?

图片来源:新华社

林春霞

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2月24日原油市场暴涨暴跌,WTI原油盘中一度涨超8%,站上每桶100美元关口;布伦特原油一度站上每桶105美元,刷新了自2014年9月以来的历史新高。虽然之后,美盘前开始双双回落,回吐大部分涨幅,但连日来油价仍站稳在每桶90美元以上。因此,国际投行对未来油价看涨声不断。为平抑油价,美国仍将联手主要能源消费国抛出释放储油“杀手锏”。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多且复杂。从近期国际油价变化特点来看,主要受地缘冲突因素影响,但其根源在于供需矛盾,特别是疫后需求强劲,而主要产油国的供应没有跟上,产量无法短期恢复到疫前水平。

国际油价还会在高位震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多且复杂,全球市场的供需平衡状况、国际政治地缘格局变化等因素对油价、天然气价格均会产生巨大冲击。

“在没有地缘冲突之前,由于全球供应链调整、交通运输等因素,已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急剧攀升,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张建平表示,现在由于地缘政治冲突,使得未来能源供给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对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平衡以及供给稳定性都将产生巨大冲击。未来能源价格将会处于激烈的波动状态,并会随着地缘局势的紧张或缓和而上下波动,总体上会处于相对较高位置。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在接受采访时也作出类似分析。王科认为,近期影响油价波动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全球经济与需求复苏,欧美近期经济数据强劲,欧洲多国解除疫情防控措施,生产力的提高将拉动油价上涨。二是供应方面,OPEC及其伙伴国增产能力受限,驱动油价上行,但同时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正在与主要消费国合作,将联手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原油,所以油价在上升过程中也出现回落。三是局部地缘政治因素引发人们对能源断供担忧,激发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升。

“地缘冲突程度加剧可能会影响能源生产能力,增加供应担忧情绪,且在持续时间和涉及范围上还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油价短期内将呈现易涨难跌的态势。”王科分析指出,油价的走势是由中长期因素决定的,短期要素只能影响它的波动幅度,并不能影响油价基本走势。若地缘冲突消除或者库存增加、货币性政策紧缩停止,油价就会恢复到上涨之前的水平。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奚佳蕊对分析认为,从目前趋势来看,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油价可能会在高位运行态势,基本上围绕每桶90美元一线进行上下波动。

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将会打破

受访专家认为,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三大产油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供应商。当前石油和天然气市场正面临低库存、供应限制和需求反弹的压力,而欧洲严重依赖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和原油。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会对欧洲的能源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欧州能源供需格局将会打破。

王科表示,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进口领域占据巨大份额,美国、英国和欧盟接连宣布将对俄罗斯实施更多严厉制裁,但对俄罗斯关键能源出口暂时亮绿灯,主要是为避免油价进一步飙升、加剧欧洲天然气短缺。

“这有可能导致俄欧一直以来相对稳定的能源合作关系发生改变。未来欧洲会加速能源进口的多元化。”王科认为,从中长期看,欧洲在能源进口方面对于俄罗斯的依赖度会越来越低。短期内,欧盟国家在能源进口方面可能会受到损失。

油价上涨,对能源消费大国极其不利,极有可能推高国内物价的上涨。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正在与主要消费国合作,将联手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原油。

“释放储油供给作用十分有限,因为每个国家能源储备规模都不大,且可持续时间比较短,只能解决一些短期问题,但对中长期影响力度远远不够。”张建平分析说。在他看来,能源消费大国的应对举措需要统筹和谋划,特别是要增加替代石油、天然气能源的开发投入和利用比重,包括对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水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都需进一步加大,并要加快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

“当前油价对原油消费国来说太高了,美国以及一些欧盟国家都希望进一步释放原油储备去平抑油价。”奚佳蕊分析说,但欧盟一些国家内部还存在分歧,因为根据欧盟法律,释放战略储备条件非常严格,他们还要重新去权衡是否达到相关条件,如果达不到条件,欧盟释放原油战略储备是无望的。美国一直在持续释放战略储备,若仅靠美国去释放原油储备,作用和力度十分有限。

在奚佳蕊看来,要缓解原油供需矛盾,除非产油国增加原油产量,但在今年上半年可能性不大。她表示,疫情导致整个原油产能十分有限,今年虽然加大了投资,但在上半年增加供应量缓解能源缺口的可能性不大,见效不会很快,供应形势还是偏紧。下半年,OPEC加大投资,美国也在不断增加产量,若能恢复到1200万桶以上,可能会起到一些效果。

3月2日,OPEC+要举行新一轮会议。预计这次会议,OPEC将维持原有日增产40万桶的增长幅度,仍保持紧平衡政策,不会再增加幅度。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OPEC+的日产量比额定的少了近100万桶。国际衍生品智库分析师认为,过去多个月,OPEC实际产量始终小于计划增幅。产能短缺、上游投资不足等因素,也将对油价形成中长期支撑。

原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资深研究员乔德武从供需角度对国际油价走势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油价周期性波动属正常现象。地缘政治因素引发国际油价波动是暂时的,这有可能打破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一些国家石油产量下降,世界其他地区的供应会填补上。总体上,世界石油资源、储量和勘探开发能力供应充足。加上美国等释放石油储备,世界石油供需形势会恢复往常之后,油价应该回到每桶70美元-80美元左右。

“此外,冬季也近尾声,年度石油消费高峰在逐渐下行,这些因素会促使油价向稳发展。”乔德武认为。

应对全球能源市场宽幅震荡须着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访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吕建中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张一鸣

近期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正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构。独家专访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吕建中。他指出,当前阶段,中国应审慎研判复杂的国际形势,认真做好应对预案,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韧性。长期来看,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放在首位,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近期国际能源市场形势?

吕建中:总体上讲,供需关系是决定国际油价走势的基本面和主要因素。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世界经济开启复苏模式,石油、天然气等刚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但是,近年来全球原油生产受OPEC+产量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资源出口国规模性控减投资和产能,能源生产跟不上能源消费,造成原油供应阶段性短缺,从而推高了市场价格。多年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关系都是处于紧平衡状态。目前,全球原油市场的需求侧基本可以预期,但供给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地缘政治因素越来越复杂,会对国际能源市场造成强烈冲击,严重影响全球经济恢复和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地缘政治引起的国际能源市场巨变,将对我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吕建中:两年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石油消费需求断崖式锐减,一度出现了负油价。如今,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又大幅上涨到每桶90美元以上,布伦特原油现场价格八年来首破每桶100美元,则是由于供不应求且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增大,说明油价仍未摆脱周期性波动规律。一般而言,油气价格上涨会带来一些油气生产国加大投资,但若局部地区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也会进一步地加大油价的波动预期,即所谓“地缘溢价”,其波动幅度取决于地缘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有可能导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进而推高国际油气价格。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应当如何应对?

吕建中:当前爆发的地缘政治冲突,可能会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对现有的贸易流向、投资方式、结算体系等造成较大冲击。

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70%以上,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在40%以上,作为石油、天然气的消费进口大国,受到国际油气市场价格的影响在所难免。同时,我国也是能源生产大国,国内供需平衡调节的能力较强,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等能源央企在增储上产、产运销储协调联动以及稳定能源价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导致的供给不确定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审慎研判复杂的国际形势,认真做好应对预案,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放在首位,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完善应急能源储备,筑牢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压舱石”,切实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在新能源安全可替代的基础上,实现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大力推进能源系统电气化、智能化、多元化,进一步提升节能增效水平。要增强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能源科技投入,明确相关技术路线,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形成更多能源技术策源地、创新联合体,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扩大能源有效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自主保障能力。特别是要加快构建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多层网络供应链,以柔性工作流在多种运营模式之间灵活切换,以供应链的韧性应对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和剧烈波动。

记者观察

油价高位震荡根源在于供需失衡

图片来源:新华社

林春霞

近期国际油价在每桶90美元以上高位震荡,特别是2月24日,国际油价盘中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创7年来新高。虽然之后油价有所回落,但仍站稳在每桶90美元以上,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油价走势的担扰。

此次油价跃居每桶90美元以上高位,是近20多年来第三次。纵观前两次,第一次是2007年10月底至2008年10月初油价站上90美元/桶,保持了约12个月的时间,期间油价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7月11日,布伦特原油创出了147.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价。第二次是2010年12月初至2014年10月中旬,油价再度站上90美元/桶,这是世界石油工业160多年历史中,油价站上90美元/桶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34个月以上。究其触发点,几乎都与地缘政治、经济复苏、需求趋旺、乐观的经济数据推动有关,油价高位震荡的根源还在于供需矛盾所致。

有关资料表明,2019年,全球石油产量为44.85亿吨,同比减少0.33%,与2018年相比有小幅回落。根据美国《油气杂志》数据,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较2019年下降5.3%,为42.47亿吨。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2022年世界石油消费每天将增加362万桶,增长3.74%,总量将达到1.005亿桶/天的水平,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前2019年的数量,创下世界石油消费新纪录。其中,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每天将增加220万桶,总量将达到5476万桶/天;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每天增加140万桶,总量将达到4576万桶/天;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石油消费的增长,将占世界的39%。

长期以来,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把能源需求的希望都寄托在OPEC+方面,而OPEC+作为世界石油生产国的重要组织,2022年1月4日和2月2日的第24届、第25届OPEC+部长级会议都决定,每月增加40万桶/天的产量。

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便OPEC+完成40万桶/天的产量计划,也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更何况2022年OPEC成员国可能完不成这一承诺,原因在于部分国家无法使闲置的产能投入生产。因此,加大对石油等能源的开发投入,增加其产能和供应量,同时增加替代石油、天然气能源的开发投入和利用比重,形成国际能源供需市场的多元格局,显得十分迫切。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马建堂:奋力迈上共同富裕之路

两会前瞻丨让“软实力”强大起来

两会前瞻丨加强法治建设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④丨乡村建设要为农民而建,用好数字化抓手

市说新语丨监管加码倒逼网约车平台亮出定价规则“底牌”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一代妖后吃奶视频,秋津,武汉皮肤病医院十大排名,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36904.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都是丝袜惹的祸,电影天堂发,百度指数注册,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