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一本公平透明账
4位智库专家权威解读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以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变强,是当前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头戏。
嘉宾:
杨宜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
王 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董 煜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依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
主持人:周子勋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核心是畅通市场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请问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何重要意义?
杨宜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需要,也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潜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弭内部市场阻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自身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此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特点,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发展新空间,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王青: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已经成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的基础支撑和迫切的目标任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核心是畅通市场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其共同前提是实现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保障要素资源能够自由流动。如果市场是分割和碎片化的状态,资源要素由于缺乏流动和竞争,只能局限在狭小范围内实现低水平配置。只有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要素资源才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稀缺的资源要素被配置到效率更高、效益更大的部门、地区和市场主体,进而提升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因此,我们强调“畅通”,既是指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状态,也是其合理高效配置的过程。
董煜:《意见》是中央审时度势推出的重大改革举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发展基础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消费市场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市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但大市场并不天然具有相应的规模效应,我国市场体系长期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市场功能发挥。通过改革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形成大工厂和大市场的协同效应,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其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无不与市场建设有关。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支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打通阻碍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加强需求侧管理,需要以强大国内市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完善促进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体制机制;落实区域重大战略,需要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需要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依靠市场绑定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高品质生活,需要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意见》提出一系列鲜明的改革举措,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基础支撑作用,又将在多个领域发挥攻坚突破的作用。
最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近年来,中央在深化市场化改革方面出台了若干重要文件,既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部署,也有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安排,同时正在抓紧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而《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们正式形成了新时代市场化改革的组合拳,彰显了中央坚定不移完善市场体系的决心。
《意见》清晰勾画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本路径,其基本逻辑是:以制度规则统一为基础,以高标准联通的市场设施为支撑,以打造统一的要素、资源、商品、服务等为重点,以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为保障,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让规则先行,奠定市场发展的基石;让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市场运行的效率;让要素和资源流动起来,为经济注入活力;让标准不断完善,提供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让监管更加科学,增强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依绍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基数大,国内市场规模大,消费需求旺盛,目前位居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费国,拥有雄厚的强大国内市场基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全球经济风险防范的根本保障,对新发展格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区域壁垒和市场分割依然存在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何难点?
杨宜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问题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目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如何破解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难题?围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针对这个历史性顽疾,我们需要改革地方政府的职能结构,在减少其直接干预微观市场行为的同时,增强其对市场的监管调节行为。二是如何破解制度规则不够统一的难题?围绕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针对散乱差,我们需要在整合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快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提升监管治理水平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三是如何破解要素市场资源流动不畅的难题?围绕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针对低效和不公,我们需要着力推进价格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王青: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明显成效,但市场区域壁垒和市场分割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市场发展水平和环境发生变化,从保护商品转向保护要素和服务,从保护本地企业转向保护本地市场,手段和表现也更加隐蔽复杂。
一是市场准入歧视依然存在。在一些领域和地方,在土地、资金等要素提供时,在基础设施、服务业、政府采购中,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区市场主体存在或明或暗的歧视性做法和附加条件。
二是监管规则不统一、不透明。在资质、纳税、准入、环保、质检、卫生、消防等方面,不同地区的监管标准、执法依据和执法尺度差异较大,且变化频繁,企业在跨区域经营中难以形成稳定透明的监管预期,极大增加了企业运营的制度性成本。
三是通过提供财税等地方优惠政策造成区域不公平竞争。地方政府针对特定企业及投资者出台财税、土地、补贴等优惠政策,造成非市场因素的区域竞争环境不公平,对企业决策和行为产生干扰扭曲。
四是以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保护本地市场和本地企业利益。在全国统一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条件下,一些地方通过制定本地区法规、政策和标准,形成商品、服务和要素市场壁垒,严重干扰市场主体跨区域经营。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在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突出的制度障碍。从全国来看,现行法规及标准体系对破坏统一市场行为难以形成有效制约。法律规定缺乏实施细则和必要的司法解释,跨区域司法和监管权限仍须完善,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尺度亟待统一。同时,在标准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上,涉及商品或服务的安全性、基础性的国家标准,多数为推荐性标准,强制力不足。从地方来看,地方支出责任压力不断加大,中央与地方税收结构不合理,使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通过保护本地市场和企业来增加税源的动力。当前,经济增速、投资和税收等仍然是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具备保护地方市场和企业的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忽视成本和可持续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权力依然较强,审批权限下放、监管标准不统一、执法尺度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地方政府干预市场和主体的能力。
依绍华:我认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依然存在。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统一开放的市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市场治理行动,地方保护主义得到有效遏制,市场整合程度持续提升,但歧视性、隐蔽性区域市场壁垒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之下,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垄断、地区封锁等不同程度存在,使全国统一市场受到行政阻隔,总体上全国市场壁垒仍然较高,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仍面临较大问题,统一开放的流通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流通体系不够顺畅。区域之间合作协调机制不完善,各类地域性政策使人才、资金等资源无法在区域之间自由流转。国内统一大市场被人为切割,分销渠道也被行政划定的边界阻断,产供销辐射半径被大为压缩,弱化了市场应有的资源配置效能,“大市场,大流通”市场体系始终难以形成,增加了巨大的额外交易成本。
第三,市场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衡。在经济循环中,供需结构性失衡表现在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匹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不匹配,在供给侧表现为低端无效供给占比大、高端有效供给占比小;在需求侧表现为内外需求结构失衡,国内生产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国内需求外溢,制约了国内消费潜力释放。
第四,市场无序竞争时有发生。市场基础性规则制度的完善优化了我国市场竞争环境,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在一些领域存在侵犯商业秘密及知识产权行为、市场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广告及夸大宣传行为、捆绑销售及商品倾销行为等,阻碍了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和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大力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中国经济时报:破解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难点、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应该抓住哪些核心和重点?
杨宜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和重点关键在于做好提纲挈领的工作:一要立足内需,畅通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难点导向,从问题入手,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大力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以升级流通网络、畅通信息交互、丰富平台功能为抓手,着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二要立破并举,完善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动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三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要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以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的领域为重点,着力完善质量和标准体系。四要坚持系统协同,稳妥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保障,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综上所述,贯彻落实《意见》,一要聚焦“快”,绝对不能磨洋工;二要聚焦“统一”,绝对不能各自为战;三要聚焦“大”,需要特别注重现代化市场体系内部的协调。
王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和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积极作用,针对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堵点和矛盾,实现政府市场双向互动、中央地方协调同步、改革重点任务突出。
一是完善统一大市场的法律标准体系,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事权财权合理匹配。从长期来看,省一级政府财政收入可以更多依靠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共享以及资源税等,城市政府收入应更多依靠房地产税等财产税,赋予地方人大在地方税种方面的立法权。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将其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逐步提高到合理水平。三是转变政府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情况和进展的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强化第三方动态评估评价机制,督促地方政府改正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内容。四是促进市场创新,为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加快金融、劳动力、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创新发展,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加快带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市场交易模式,升级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市场壁垒,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流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商品市场与金融、物流和信息互动发展。五是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加快向全国复制推广。总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在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商品服务市场,以及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总结各类国家试点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的成熟政策,加快全国复制推广,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形成以点带面发展格局。
董煜:落实《意见》,关键是要坚持立破并举、层层推进,对于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该破的就要坚决打破,以点上的改革破局为大局的稳定保驾护航。一要强化反垄断,强化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治理;二要规范市场干预,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三要打破显性的壁垒,更要打破隐性的壁垒。
依绍华: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我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体系,引导市场体系建设。从政府层面看,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资本要素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推动国民信用体系建设,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发展现代供应链,畅通供需循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进整个供应链的结构升级与创新,构造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乃至全球供应链体系,推进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进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跨越,促进从供给大国向供给强国迈进。
三是加强双向流通,畅通城乡循环。推动提升城乡之间产品双向流通的整合度,加强城乡流通规划、流通政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并注重微观层次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农村连锁超市等农村流通主体,为城乡双向流通提供条件;加大对农村地区、西部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合理规划交通路网和信息网络,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在城乡发展多层次商业网点;推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设全国协调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畅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渠道,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四是加强内外市场融合,畅通国内外循环。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设立或并购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同时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流通企业,以流通企业作为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纽带,畅通内外循环;积极寻求与国外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建立政府间商贸流通协调机制,完善服务支持政策体系,在财政、税收、外汇等方面对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企业在国外发展提供助力和保障。
五是以应急物流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治理能力。破除体制性障碍,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实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加强应急供应链体系建设,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应急供应链智慧化,优化应急能力储备体系,完善应急供应链运行机制,提高应急供应链弹性;发展应急供应链相关产业,夯实应急物资保障基础。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招聘启事丨北京中经时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美术编辑岗位招聘启事
招聘启事丨国研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公开招聘财务主管、会计(一般财务人员)
北京中经时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校对岗位招聘启事
3月数据看价格①丨稳价:内防疫情干扰 外防输入性通胀
关注特困行业发展②丨零售企业破局要借力使力
专访丨赵晋平:海南要加快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百变武侠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31700.html- 标签:helios,掌盟官方下载,少儿在线外教一对一哪家好,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