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信息

这些预警信息 读懂还要“用好”

这些预警信息 读懂还要“用好”

  最近一段时间,桂林进入汛期,也遭遇了一场降雨天气袭击,由于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作为防灾、抗灾重要环节之一的“天气预警”也频频出现在市民的手机上。12日中午,市气象局就连续发出了两条橙色暴雨和雷电预警信息,同时还有相关部门发布的上游水库“泄洪预警”。

  专家提醒,这些不同种类、“五颜六色”的预警信息传递的信息很重要,市民看懂更要“用好”预警信号,做好相应防范尤为重要。

  “12时25分,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目前强降雨云团正逐渐靠近市区,预计未来3小时,叠彩区、秀峰区、七星区等地将出现50毫米左右的强降雨,并可能伴有雷电或短时大风,城区积涝气象风险大……”“11时40分发布雷电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市区将发生雷电天气,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或大风,易出现灾害事故……”

  上周六,桂林迎来一波强降雨天气,与此同时,“桂林市气象局”也发布了一系列天气预警信息——暴雨预警“从蓝转橙”,发布蓝色和预警之后,升级成了橙色预警;还发布了雷电预警。

  针对地质灾害:“受强降雨影响,我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请加强隐患排查,强化转移避险,注意出行安全。”

  针对江河上涨情况:“预计11至15日,漓江、湘江、洛清江、古宜河、资江干支流将出现涨幅2.5至6米的洪水,超警0至2米。”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就在周六、周日两天,仅仅在手机端上,他就接到了至少五六条天气、地质灾害预警。对待这些预警短信,陈先生不太能看懂,也没有引起重视,每次都是看过就删。

  “每条天气预警其实都来之不易,读懂预警其实能大大规避可能发生的危险……”对于这些预警信息,市气象局气象专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气象专家介绍,我国气象灾害预警,最早是1954年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的,但限于当时技术、传播手段,预警的普及程度、发挥作用都有限。

  之后,随着手机短信、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国预警信息发布也进入“全民化”的时代。如今,各类预警信息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这才实现了“人在家中坐,天气早知晓”的程度。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于暴雨、大风等方面的预测,已经可以精确到小时,天气预警的准确度、精度,也都居于世界前列。”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有14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桂林入汛以来,最常见的暴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也是市民收到最多的预警信息。

  “前几天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市内一些小区车库的进水消息,但实际上,早在暴雨之前,桂林气象局就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暴雨预警。”专家表示,“如果有关人员能‘读懂’预警信息,提前移车、检查进水情况,就可以规避相关的风险和损失。”

  据气象专家介绍,气象灾害预警根据危害和紧急程度,被设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

  一般蓝色、预警信号,都属于“预告”性质的警告,就应该谨慎考虑出行计划,并关注实时天气变化。

  橙色、红色预警信号一般都是在恶劣天气“进行时”,这时应该秉持“非必要不外出,尽量留在安全地带”的原则,并做好意外发生的准备。

  以“暴雨”、“雷电”、“强风”预警为例,在遇到“橙色”、“红色”等级预警时,就应该避免外出,同时做好关闭门窗,检查用电器安全等工作措施。

  洪峰、水库泄洪、山体滑落等预警信息,往往会伴随天气预警而来,这些预警的指向性更强,也携带了更精细化、更本土化的预警信息。

  桂林水文中心蒋主任介绍,例如“洪峰”、“水库泄洪”信息发布时,就必须知道短时间内,水位可能会出现暴涨,一定要避免下水嬉戏,地势较低的沿河房屋,也要做好抗洪准备;接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警,就意味着一些居于山下的居民和有关部门,就要提前进行检查,并移到安全地方。

  专家提醒,提高防范意识,养成接收和关注预警信息的习惯,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应该成为居民的“必修课”之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