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大变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持久战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传递出全力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和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要信号。为此,中国经济时报约请相关智库专家围绕下半年经济形势、宏观政策、新型城镇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进行解析展望。
汤铎铎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增长保持乐观态度,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立足中长期视角,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在全球经济大变局下,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持久战。在目前的战略防御阶段,主要任务是充分保障经济安全。
会议对当前政策和下半年经济展现出充分信心。会议指出,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表明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正确的。上半年的抗疫斗争,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一方面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和蔓延,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另一方面在宏观调控上保持了定力,没有不惜代价地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为未来保留了更多政策空间。无论是纵向对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万亿”计划,还是横向对比疫情期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过度扩张,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都相当克制,坚守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虽然一季度经济大幅下跌6.8%,但在二季度经济重启后即实现了快速复苏。下半年政策大概率延续此前基调和节奏,不会有大的变动和转折,会议主要强调政策落地见效。
这次会议的最大看点是提出从持久战的角度看问题。持久战具有非常特殊的涵义,当前经济形势之所以复杂严峻,概言之,就是要在全球经济大变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全球经济大变局意味着此前的全球生产和分工格局已经不可持续。新冠肺炎疫情增强和加速了这一变局。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将更加脆弱,全球价值链面临更加剧烈的调整,全球债务再创新高已成定局,全球宏观经济治理进入未知领域,主要经济体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持续恶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重塑商业模式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既是全球经济大变局的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还体现了中国经济政策的主动调整。从持久战的视角看,一方面,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绝非轻而易举,而是面临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高杠杆和贫富分化加剧等多重挑战;另一方面,也不能迫于这些压力而消极悲观,而是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针对全球经济大变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的提出绝非短期冲击下的冲动之举,而是全球经济大变局下深思熟虑的顺势而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即宣告了原有生产和分工格局的不可持续。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价值链遭受重大挫折,造成“巨大的贸易崩溃”。此后,全球生产分工的内化趋势明显,全球价值链日益呈现出区域化和本土化的特征。发达经济体贫富分化加剧下的民粹主义盛行,助长了逆全球化浪潮,到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达到顶点。今年上半年迅速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沉重打击了本已脆弱的全球贸易和全球价值链。除了抗疫政策的客观影响外,疫情之下各经济体之间信任度下降、经济安全需求上升,这又从主观上促进了全球生产和分工的内化趋势。因此,强调国内大循环,并非单个经济体一时的选择,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增强和加速逆全球化浪潮下,全球化处于低潮时期的一种普遍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然而,强调国内大循环绝非要主动“脱钩”,甚至闭关锁国。在新发展格局的表述中,除了国内大循环,也要看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会议在强调扩大内需的同时,也强调要继续扩大开放,专门提及要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1%,比6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推动PMI回升的主要力量是对外贸易,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8.4%和49.1%,均比6月份明显回升。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在全球化遭受挫折陷入低潮之际,中国也要做全球化的倡导者,努力促进新的全球生产和分工体系的形成,并且推动相关的规则制定。
关于全球经济大变局下的宏观调控,会议除了强调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还补充了“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的新提法。我国此前对宏观调控的主要定调是逆周期。按照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宏观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熨平短期波动,即繁荣时紧缩,衰退时扩张。然而,对于紧缩和扩张的力度和界限,传统理论并没有详尽、系统的论证。从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经验,尤其是疫情期间的经验看,衰退期的扩张政策一定不能过度,否则会造成宏观杠杆率高企和资产价格膨胀,限缩未来的政策选择和政策空间。跨周期宏观调控的提出,说明我国宏观调控越来越重视金融风险和中长期稳定。根据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攀升13.9个百分点,二季度攀升7.1个百分点。在上半年如此极端的经济环境下,这一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同时,上半年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房价出现异动,会议再次强调了“房住不炒”政策,表达了坚决抑制房价上涨的决心。
全球经济大变局下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持久战,目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存实力,注重经济安全。无论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是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其主要目的都是保障极端环境下的经济安全。国内大循环针对实体经济,跨周期调节针对金融风险。会议多次提及安全概念,比如“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充分说明经济安全是当下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战略防御阶段保障了经济安全,才能在各种条件产生有利变化时有所作为,进入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以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 标签:俊美七少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