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资讯  信息

“查漏补缺”落实好企业降本政策

吕红星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使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对“六稳”“六保”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企业有困难,政府来帮扶。当前企业的最大困难,就是高成本。

针对企业的难点、痛点,国家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各地积极推进落实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降成本政策已经为帮助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缓解经营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社会保险‘免减缓’政策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2月到6月份,我国‘三项’社会保险共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5769亿元,缓缴431亿元。上半年,我国还向434.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636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超过254亿元,有效地推进了企业复工复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许英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继续执行去年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政策。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等,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

7月28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细化2020年降成本23项重点任务。

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恢复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许英杰坦言,在推进过程中,部分降成本政策也可能遇到一定的障碍。比如,“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政策对于非国有业主的激励性可能不够,非国有业主可能并不愿意响应相关政策;国有房产租金减免以及降低用能成本可能为中间转售主体“截胡”;银行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同鼓励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存在一定的“矛盾”;大型商业银行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可能挤压中小银行“优质”客户资源,提升中小银行信贷风险水平;无雇工个体工商户或参加社会保险不规范的小微企业不一定能享受到相关社保减免政策;营业收入过低或税收缴纳不规范企业不一定能享受到相关减税政策等。

为了有效应对落实降成本政策过程可能面临的障碍,许英杰建议,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降成本政策的“查漏补缺”。多数降成本政策不同程度要求享受市场主体具备一定的显性或隐性条件,我国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有1.23亿户,部分市场主体可能不具备享受相应政策条件,需要在做好已有降成本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完成相关降成本政策,推进降成本政策覆盖更多市场主体。

二是进行降成本政策的企业调查和信息反馈。进行降成本政策实施情况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企业调查工作,做好企业信息反馈,将企业反馈作为不断完善降成本政策的重要抓手,形成政策制定、实施、反馈和优化的良性循环。

三是做好降成本政策效果日常跟踪机制。建立健全降成本政策效果的日常跟踪机制,对降成本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好日常跟踪,对于降成本政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阶段性政策的力度、强度等及时作出微调,提高相关政策的有效性。

四是开展降成本重点行动效果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降成本重点行动效果的评估机制,定期开展降成本重点行动效果评估,持续优化降成本政策的实施效能。

五是做好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市场主体的包容审慎监管。以包容审慎态度做好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市场主体的监管工作,在做好维护已有市场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建立新的市场主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