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徐蔚冰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出的时间脉络。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
至此,可以理解为“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的格局,不仅体现了中央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也适应了国内基础条件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际环境变化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修复经济均衡的应对之策,更是长远驱动内外经济均衡水平的跃升,让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一步。
两个循环概念的提出是中央的全局性战略
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两个概念不断清晰、完善、深入的时间线上,可以看出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全局性战略。
采访中,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化繁为简地把握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核心脉络,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这一新格局的本质内涵、全局思路和战略定位。
无论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均将蕴含双维度的动态演进。其一是循环的内部变动,指向了“行稳”目标。其二是循环的整体变迁,指向了“致远”目标。由此衍生出“双循环×双演进”的四条主脉,共同构建起中国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动态运行体系。
程实表示,基于这一体系,中国“双循环”不仅是全球百年变局下修复经济均衡的应对之策,更有望长远驱动内外经济均衡水平的跃升,赋予中国经济金融以富含稀缺性的全球配置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下一步,各级政府和企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以更高效的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血脉”,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国内大循环=“闭门造车”?
对于“国内大循环”的理解,一些海内外舆论解读为“中国要停止开放”“中国发展将向内转”……不难看出,这里隐藏着担忧与怀疑:中国是否会停下改革开放的脚步,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已经针对上述疑虑旗帜鲜明地给予回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王文表示,中国是在开放环境下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绝对不会也不能把国内国际“双循环”割裂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是要闭关锁国、主动与这际脱钩,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要以高水平的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近年来的执行,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市场,随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潜在的经济活力和发展余地、空间还非常大。国内大循环的真谛是“开放”。通过释放国内经济和消费潜力,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准入限制,吸引跨国企业把产业链、工厂、店面继续留在中国,分享中国消费市场的蛋糕。
受访专家均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困难形势,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两个循环畅通互动,经济运行才能有条不紊。
“双循环”如何有效运行?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这一新发展格局时,提到了“持久战”一词。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已被提到了中长期战略高度。那么,“双循环”又将如何运行?动能在哪里?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表示,重启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兼顾国内外的环境变化,需要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的考虑,需要充分发挥国际经济循环的有利条件,从多个角度保障中国经济增长行稳致远。
刘瑞表示,所谓经济“双循环”是指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之间有机联系的交互联系与沟通,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关系平衡的新意境。
刘瑞强调,就外部循环而言,首先,维护和改进以WTO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平台,是后疫情时代仍然要做好的事情。过去几年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结为了命运共同体。即使在疫情发生之后个别国家出现了去中国化的声音,中国在作出调整提出国内大循环的同时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便是进一步明确了该继续开放的需要继续开放的态度。未来的中国,将同时积极参与WTO以及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的机制改革,并将经济全球化的理念从经济共同体提升到安全共同体、健康共同体、卫生共同体、环境共同体的新高度。与经济全球化结伴而行。
刘瑞认为,尽管目前的形势表明,美国阻止中国经济增长的意图已经分外明显。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从来不是由美国决定的。这是因为,其一,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不是政府而是市场力量,其中关键的力量是跨国企业和全世界的消费者。美国政府设置的种种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栅栏都可以被市场力量所消融和化解。
其二,世界经济联系已经极其广泛而深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格局。除非是世界经济格局大洗牌重组,否则一些技术性、战术性手段是难以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的。
其三,经济全球化给几乎所有国家和人们都带来了利益好处,中国固然是受益方,其他各方包括美方在内也是受益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是西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会超越意识形态,过去是与社会主义的苏联合作交往的基础,今天依然也是与社会主义中国合作交往的基础。
王文也表示,中国从2013年就开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2013年提出,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运营,短短7年时间,认同并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及地区已经远远超出预想。“一带一路”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取得许多成就,如中欧班列、中国在沿线国家开展的工业园和大型项目建设等,为参与各方均带来了利益。只要按照“一带一路”开行之初定下的“五通”(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资金通、民心通)为平台建设核心去做,国内国际双循环会越做越好,道路会越走越宽。
- 标签: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