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如何从制度约束走向习惯自律
赵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带来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增,城市垃圾治理已经成为构建良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垃圾分类在我国开始由点到面地逐步启动。按照《方案》规定,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都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中国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正式到来。
垃圾分类治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是决定性的,但群众的参与和配合也至关重要,因为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善到无懈可击。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社会共识形成和民众自觉遵守是影响垃圾治理效果的重要前提。垃圾分类工作如何从制度强制推进逐渐转化成为群众的自觉自律的行动,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家家受益。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必然产生海量的垃圾。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填埋、堆肥、焚烧。填埋处理方式最简单原始,但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并使有害垃圾和不易降解垃圾危及土壤和地下水。而堆肥和焚烧都要求对垃圾进行分拣、分类,才能在垃圾处理中把对环境的有害影响降到最低。而没有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在燃烧中会大大增加二噁英(国际一类致癌物)的排放。二噁英化学结构稳定,在环境中很难自然降解,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很大。随着焚烧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过分类处理的垃圾,燃烧或填埋的负面作用就会大大降低,使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完全可控。因此,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对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应对国家能源短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借鉴经验,遵循规律。一些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经验对于目前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日本为例,日本目前实行了堪称世界最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日本家庭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四大类之下还有进一步的细分,例如,资源垃圾还分为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铝罐、铁罐等。而且,每种垃圾都要按规定时间投放在指定地点。如果丢弃大件物品还需另付费用。如果未按规定分类或未在指定时间投放垃圾,垃圾将会被原路退回,屡次不改者,还将面临法律制裁。
这一严格的垃圾分类与投放制度保证日本城镇的良好环境,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国家间的横向对比,让民众意识到实施垃圾分类制度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也是保持良好环境的必要措施。这不仅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真正走上现代化的文明标志。
第三,大力宣传、科学引导。社会共识的形成过程,既需要内在思想观念的认同和接受,也要有外在行为规范的学习、养成和实现。在环保理念、垃圾分类教育方面,应尽可能减少灌输式的显性教育方式,而是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将环保、垃圾分类的理念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使民众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相比成人,孩子的可塑性强,他们的环保理念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行为。因此,政府要强调环保教育从孩子抓起,从制度上规定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设计必须包含环保教育的内容,并根据不同阶段孩子身心发育特点设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孩子体验教学的课程,例如,带领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流程,了解垃圾粗放处理的危害等。对于广大群众教育,除了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到小区开展宣传活动外,还可以联系小区居民共同举办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创意活动。在社会上,可以把环保理念与美食、抖音、网红现象结合起来,把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新的社会时尚,通过创新方式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在行为规范养成方面,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
第四,完善制度,优化治理。如果说宣传教育是塑造社会成员对价值判断的“软约束”,那么,制度则是规范社会成员具体行为,保障社会共识实现的“硬控制”。纵观世界,凡垃圾分类成绩显著的国家都是既有宣传、引导,又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例如,日本国会在1970年颁布《废弃物处置法》,此后又相继出台了多项法律。对胡乱丢弃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等。德国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5.6%,是全球垃圾分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样得益于完备的法律体系。从环境保护方面的几百条法律法规,到废弃物处理相关法律的严格执行,推动了德国垃圾治理的显著成效。从我国上海垃圾分类的实践来看,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垃圾分类的激励措施固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如果缺少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规定的强制性措施,要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是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是从提升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效能的实践要求,推动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都是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中国用几十年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史,既是成绩也充满挑战,需要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解决别的国家几百年里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积极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斗争和努力。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 标签:高温电炉丝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