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重在畅通内外双循环
时报时评
周子勋
在百年罕见之大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之下,长三角一体化无疑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篇大文章,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推动新时代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经济联系更加活跃,为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参与全球合作竞争作出了应有贡献。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合计23.7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3.9%。
但殊不知,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依然需要注意处理好一些问题,比如上海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就必须配合上海的发展,不同地区有各自发展的特色领域,一体化发展要处理好一个龙头和多个中心的关系。此外,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企业发展与属地化管理矛盾越来越呈现出来,比如不同地方行政管理、商事制度、创新机制对企业跨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未来发展过程中怎样实现系统性转化是一个需要系统地去解决的难题。与此同时,要正确理解一体化与分工、分化的关系。推动要素的跨地域自由流动并不意味着分配的均化。另外,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更多关注点集中在对内合作方面,在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关注还有不足。
按照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未来长三角地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畅通内外双循环上着力。
第一,以长三角地区的畅通循环推动国内大循环。长三角一体化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工业体系比较完整、产业链比较齐全,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具备一定实力。统计显示,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中国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与此同时,长三角区域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长三角强大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对于推动国内大循环的作用尤为重要。
第二,将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联动起来,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入世”,国际制造业加快向长三角地区转移,长三角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优势地位凸显。目前,长三角的上海以及江苏、浙江的一些城市外贸依存度在50%以上。长三角地区的核心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有利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我国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我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把控力。
第三,紧盯问题短板,以改革创新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地区成为发展氛围更佳、体制机制更新、创新能力更强、竞争实力更高、企业活力更好、营商环境最佳的标杆地区,吸引大量民营企业参与市场大循环、产业大循环、经济大循环。
- 标签:独一味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国际观察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 跨境投资更便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17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了103亿美元额度。…
- 基层治理路(10)丨贵州习水:“五到组”网格化探社会治理新路
- 李艺铭:数字经济核算统计标准出炉 为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 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硬仗 正驶入“快车道”
- 百年纪事(102)丨文艺八条发布
- 聚焦丨推动政府税收高效有序征管
- 商道经纬丨“618”年中购物节或迎来一波“补偿性消费”
- 时报时评丨高考只是青春的起点
-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②丨杨玉洋:努力践行党员干部“关键时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 股市进行时丨A股“杠杆牛”卷土重来?
- 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