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后看药家鑫案:行刑前的10分钟,悲剧仍在继续,可悲可叹!
01
早些年关注到药家鑫案时,印象就是一个富家子弟为逃避责任,因为一时愚蠢酿成了杀人的大祸,没有过多关注。
直至今天看了庭上的视频,还有相关的一些报道,才发现“药家鑫案”悲剧背后的原因,才最令人深思。
整个案件也并不复杂,2010年10月20日晚上,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在送完女友后开车回家,期间边开车边弄音响,导致与骑电动车下班回家的26岁女工张妙相撞。
张妙被撞倒在地,躺在地上捂着胳膊喊疼。虽然身体有受伤,但并无生命危险。药家鑫有随手拿贵重物品的习惯,哪怕此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撞击下车查看情况时,他也没能忘记这个习惯,随手拿起了放在副驾驶的背包。而这个包里有一把他前几天购买的刀。
本是一场普通的车祸,而且被撞人也只是受伤,按照普通流程,不过就是请交警,鉴定责任,对被撞人进行医治赔偿。那为何到了药家鑫这里,会演变成一场犯罪的杀人案?是什么导致了他失去常理的判断,由恐惧到恶的行为?
慌了神的药家鑫下车发现张妙举着手机,像是在拍自己的车牌号,索性从随身背包中拿出刀,向张妙捅了6刀,致命的一刀刺中心脏,导致张妙大出血死亡。
随后药家鑫驱车逃跑,慌不择路他又因为害怕撞伤两人,事发后第四天,药家鑫在父母陪同下自首,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尽管主动自首,但是法院判定不足以减刑,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随后药家鑫上诉,二审依旧维持原判,并于第二年6月7日注射死刑。
当时,整个案件引起了社会大众激烈的争议和讨论。
事发后经检查,当时被撞的张妙只是腿骨骨折。送到医院,完全可以医治。一场再普通不过的交通车祸最后怎么会演变成杀人案,大家觉得完全不能理解。
包括张妙的父亲也称药家鑫的行为连个3岁小孩都不如,素质过差。
药家鑫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内向平和,学业优秀,从来没有做过违反校规校纪的事。在父母眼里,也是个普通的孩子,虽然性格有些软弱,但一直很听话。
在接受采访时,药家鑫曾被问到过杀人理由,他回答,“害怕撞到农村的,特别难缠。我害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
药家鑫提到的动机是害怕缠上父母和家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对父母的恐惧大于对杀死另一个人的恐惧?
追本溯源,每个成年人都或多或少地带着原生家庭的痕迹,其犯罪动机,可以从犯罪嫌疑人的童年,以及家庭环境探究一二。
02
1989年,药家鑫出生于陕西西安,父亲药庆卫2003年从华山机械厂驻厂军代表的职位上复员转业,得到了一笔20多万元的转业安置费。
母亲段瑞华曾在一家饮料厂工作,后来企业倒闭待业8年后,转到华山机械厂工作,几年后下岗退休。
夫妻两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每个月有4、5千元,这笔钱在当时,虽不能让他们大富大贵,但也能让他们温饱不愁。
但上了大学的药家鑫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每个月花钱如流水。生活费花光不说后,还把每个月做兼职教人弹琴赚来的2、3千也都挥霍一空。
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只能伸手找父母。
药家鑫出事以后,他原来使用的手机,母亲段瑞华每月仍然在帮他偿还购买手机时使用的分期付款。
后面药家鑫在酒店大堂弹琴,做家教,打了多份工,在城郊之间往返,不方便就想买车,原本父母只给药家鑫准备了4万块钱的预算,最后定下来的是14万的雪佛兰,远远的超出了预算。
药家鑫并不是什么富二代,这辆车背后掏空的是父母十万元的全部积蓄和4万元的借款。可以说药家鑫的父母在金钱上对待孩子从不吝啬,只要孩子想要的,在金钱上能够满足的,都会尽力去满足。
小时候,有次上幼儿园学电子琴,药家鑫在音乐上表现出了比别的孩子明显的天赋,被老师夸奖。回家后的药家鑫就吵着父母要买电子琴。那时家里并不宽裕,买琴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还是在西安某研究所任高级工程师的外公出差日本时,给他带回的一架,再之后药家鑫学习钢琴,也是外公给他买的第一架钢琴。
因为药家鑫在弹琴方面展现了浓厚的兴趣,父母就打算把孩子往专业方面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药家鑫父母不惜花费120元一节课的价格,把药家鑫送去专业课上进行训练学习。
也就是从这时,原本喜欢弹钢琴的药家鑫一度把弹钢琴当作了自己的噩梦。
父母在金钱上对药家鑫倾其所有,但是在教育上却极其严格。他们在唯一的儿子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希望他有才华,成长为出色的钢琴家。
从幼儿园开始学钢琴,学不会就会被打手,药家鑫知道家里不富裕,而学琴贵,所以只知道哭、不知道反抗。每次被打时,小小的药家鑫一只手抹着泪,一只小手还在慌忙着找琴键。一边弹,一边哭。
据药家鑫在庭审时回忆:“从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不止一次想过死亡,因为除了无休止弹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03
除了在弹琴方面,父母在其他方面也秉承着男孩子不能宠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药家鑫的父亲出于曾经军人的身份,原本对孩子的爱同样真挚,却一直热衷于进行打击教育,还要求他凡事都得比别人更完美,丝毫不允许出错。
药庆卫说,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鼓励过儿子,这是他的教育方法。“他非常热衷干的事我都会打击他,我就是不让你过热,我就想浇点凉水,不要那么过激。”
凡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儿,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药家鑫回家肯定是挨骂的。小学一年级,药家鑫的同学逼着他背自己,不背就要给一块钱,年少的药家鑫不敢反抗就背了。被老师知道后,把双方孩子的家长都找来了,让药庆卫处理,药庆卫认为是“孩子玩”、“小事没必要太计较”,没有帮他。
中学里有同学打药家鑫,按着他头往墙上撞,他害怕父母说他,回家不敢告诉父母,又不敢去学校,害怕那个学生再欺负他。
这让药家鑫在小小年纪时,遇到事情就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因为他知道父母不会给自己撑腰,告诉他们只会招来更多的责骂。
走上青春期的药家鑫也和其它学生一样有些叛逆,跟着同学一起上网打游戏,为此他父亲专门不工作,只在家盯着他。把药家鑫关在居民楼的地下室里整整一个月,一把大锁锁在门上。除了上课会把门打开,其余时间都在里面,地下室没有窗,阴森湿冷。
出来后药家鑫变得很懂事,也不再偷偷去网吧打游戏了。只不过也不愿和父亲亲近了,更多的时候就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至于儿子在这一个月心里想的是什么,遭遇了什么,药家鑫的父亲并不关心。他觉得儿子后来没继续打游戏了,那就没问题了。
高中时药家鑫想考音乐学院,父亲为了激励他,背地里找到教钢琴的老师,让老师打击他,而药家鑫一直毫不知情。只是回家偶尔会对父亲抱怨过:“我上一次课,被打击一次,越上我越没有信心。”
但他还是学下来了,专业考了第一。
药家鑫大学时做兼职赚了钱,为父亲买过电动按摩椅作为礼物,可父亲没有表现出一点高兴,而是强调“将来挣不着钱,别问我要”。
一直以来,药家鑫的父亲眼里都是打击式的教育孩子,一针见血地戳到孩子痛处。长期得不到父母认可表扬的药家鑫,也变得很低调沉稳,自卑胆小。
药家鑫死后,药庆卫开过一个微博,发表过一句话:
“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
只不过这时候,药家鑫已经看不到了。
04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药家鑫其实心里极度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在意,但父母总觉得男孩子要有“心理承受力”,所以一直批评打压他,怕他太骄傲。
他不敢犯错,一旦犯错被父母知道后,又会是“暴风雨式的”打击。
所以在事情发生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撞伤人后,打电话报交警,走保险的简单操作,在药家鑫这里变成了掏刀子杀人的荒唐举动。
结合药家鑫的童年经历来看,似乎变得有些“合理”了。
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解决,出了车祸被父母知道了,一旦被受害人缠上,自己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想到父母的责骂,内心无比的恐惧害怕。索性不如用自己的方法隐藏这个麻烦,这样就没人知道了。
童年的经历让药家鑫形成了懦弱自私的性格,遇事没办法独立地去承担责任。逃避,隐藏,这是药家鑫在遇到事情时的本能反应。
杀人后药家鑫逃回家,向家人隐瞒了真相。一直到第三天早晨,他才叫醒母亲,让她抱下他。说害怕,车祸死了人。父亲直接从单位打车冲回来拉他去自首,路上也没有问具体情况,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车祸,后来看新闻才知道实情。
而当药家鑫在被判决死刑时,提出死后要捐献眼角膜时,药庆卫对他说:“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药家鑫没解释,也没辩解,只说:“好,我听你的。”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这句话反过来又何尝不是正确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11年后,再回首看整个案件,药家鑫的行为不是人性之恶,而是教育的失败。
药家鑫平静接受对自己的判决,在最后一次会面时,对爸爸只有一句话:“我爱你,来生你们当我的孩子,让我来照顾你们。”这是他一直以来都没有说出口的话。
而药家鑫的父亲,他再也没机会了解儿子的内心。
我们能看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也能感受到他对药家鑫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只不过这爱来得太沉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药家鑫在杀人时的冷漠和残忍当然不该有借口,也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是,如果不是他成长过程中承受了这样的压力又无法化解,这一恶性事件是不是可能不至于发生?他是不是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高速天价施救费 http://www.xinzhiliao.com/bj/meirong/10913.html- 标签:tvn直播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