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简称“桂电”,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广西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的30所高校和北斗ICD授权的高校之一。
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金鸡岭校区、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校园总面积4153亩;设有19个教学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本科专业79个;有教职工32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3000余人,其中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1960年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在桂林新建桂林机械专科学校。4月,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和桂林去乎连技工学校合并,成立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学校附设中专部和技工部。11月,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划归第三机械腊故整婚工业部领导。
1962年4月,第三机械工业部决定各专科学校停止招收专科学生,恢复中等专科学校的建制。学校更名为桂林机械工业学校。
1965年,根据四机部指示,桂林机械工业学校改为既是学校又是工厂,既出人才又协婶糊出产品的体制。
1980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桂林无线电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隶属四机部,由四机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双重领导,以四机部为主。遵照原电子工业部指示并由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口支援。
1981年1月,四机部确定学院级别为地(师)级。8月,学校和六一一厂分别成立党委。8月30日,确定校厂分开建制。
1984年7月,原漓江子弟中学正式移交学院,经桂林市教育局批准,定名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附属中学”。7月16日,教育部批准学院列为全国第三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
1990年,时任中央总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1993年,学院划归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管理。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0年,学院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兰格海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200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共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列入广西重点建设高校。
2014年11月,国家级国家大学科技园落户桂电,桂电成为广西唯一同时建成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众创空间的高校。
2017年1月,学校入选全国第一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月,学校被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3月,入选国防教育特色学校,5月,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7月19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陆军特战作战学院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8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9年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7月29日,我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6月15日,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合作协议,根据对口支援协议,电子科技大学将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学校进行对口支援。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900余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广西“八桂学者”8人、广西优秀专家11人、广西特聘专家5人、广西教学名师10人等。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动画、产品设计、书法、数字媒体技术
市场营销、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
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物流管理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20个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获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广西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1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41门课程被认定为广西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电子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子封装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产品设计、工业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交通工程、环境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电子封装技术、信息安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产品设计、工业工程、法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应用统计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微电子制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会计学专业等
2020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280项,省部级奖项924项,其中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目录内竞赛116项,4项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3个中国程序设计银奖,1个全国电子设计二等奖,2个全国英语一等奖,1个全国网络技术一等奖,2个全国研电赛一等奖,1项金相技能最高奖,3项全国软件一等奖,3项全国智能汽车二等奖,2项全国广告艺术一等奖,1项环球旅游冠军。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
截至2022年2月,学校为开展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其中,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0个;有广西一流学科6个;ESI全球前1%学科3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含培育)10个,广西工程实验室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培育基地3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5个。
广西信息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广西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近五年,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0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2500篇,出版学术著作139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8项。学校长期从事国防科学研究,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的30所高校之一和北斗ICD授权的高校之一。承担了军队“973计划”、军工型号、先进武器装备、国防关键技术等国防军工科研项目。
2020年,学校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2项,技术转让许可量同比增长180%;首次完成技术作价投资入股,单笔金额1500万元。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0项,人文社科到位经费首次突破2000万。
2020年,学校科研到位经费1.95亿,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7项,获批立项5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0项。在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医疗等领域与区内外重点企业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获批4项。组织申报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50项,获批立项116项,其中重大专项5项、广西杰青1项、广西创新研究团队1项、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5项,知识产权申请量共计1277件,其中发明专利669件,实用新型专利128件,外观设计17件,软件著作权463件。知识产权授权量共计1147件,其中发明专利259件,实用新型393件,外观设计22件,软件著作权473件。
截至2021年3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分为花江校区图书馆和金鸡岭校区图书馆,有纸质图书总量190.2万册,电子图书267.5万种,学位论文458万篇,中外文现刊112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7287种,有74个中外电子文献数据库,形成了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相结合、网络资源与本地资源相配套,以电子信息类文献十分丰富为特色,涵盖机械、材料、交通、法律、管理、环境、语言、艺术、数理科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电子阅览室近有200台微机供读者免费使用。1995年引进ILAS系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曾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广西优秀自然科学期刊,广西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卫星导航国际合作联盟,与东盟国家共建了五个中国-东盟卫星导航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了首个中国-东盟多边协作的北斗精密定位、精密测量应用示范系统,与柬埔寨劳工部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桂电—东盟职业教育中心(北海)、桂电—柬埔寨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金边),设立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学生实训基地。建成“中国-马来西亚一带一路数字传播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政化大数据中心、菲律宾文化研究中心。与柬埔寨马德旺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正式挂牌运营,在哈萨克斯坦成立海外汉语学习中心。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美学历生专项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有中英和中爱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由中英文学校名称和图案组成,白底蓝字。内环上方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名,下方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大写。
学校校旗分为主旗和副旗。主旗为蓝色的长方形旗帜,副旗为橙色的长方形旗帜,校名为白色,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中庸》诠释“正德”含义:“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德指事物的属性,正,此处为使动用法,意为使事物的属性平正,不偏斜。
厚的概念就是积累。“厚学”即为具有深厚广博的知识,厚积薄发。要求师生崇尚知识,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融贯中西。
“笃行” 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
- 标签:桂电继续教育学院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桂林自助游攻略(桂林自助游攻略路线)
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所以,从某…
-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教务处)
-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 桂林生活网(桂林生活网二手房)
-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门票一人多少钱)
- 聊聊广西高校的层次
- 桂林理工大学(2021桂林理工大学是几本)
- 不忘初心共筑梦砥砺前行共成长——桂林市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培训
- 桂林市教育局组织市直属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召开2022年规范招生入学工作第三次提醒谈
- 2022年08月11日
-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哪个景点(桂林山水旅游景点)